这首诗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寄家凤轩归化令》。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乡清贫生活的感慨。
首句“不同杯酒几经春”,以“杯酒”象征相聚与欢愉,表达了诗人与家人聚少离多的无奈。接着“又见桃花刺眼新”,桃花盛开,春意盎然,却让诗人感到时光流逝之快,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愈发稀少。
“黄绶去为飞舄客,白头家有倚闾人”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自己在外奔波,而家中年迈的亲人仍在期盼着他的归来。黄绶代表官职,飞舄则是古代的一种鞋子,这里借指诗人作为官员的忙碌生活。白头倚闾之人,则是家中老人在门前眺望,期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音书非远无金玉,岭海分流隔粤闽”两句,说明了诗人与家人虽然相隔不远,但因各种原因难以频繁通信,如同岭海相隔,两地音讯不通畅。这里的“金玉”比喻珍贵的信息或礼物,强调了通信的困难。
最后,“一语嘉州君记取,此乡慎勿厌清贫”两句,诗人以嘉州(今四川乐山)为例,提醒家人即便生活清贫,也要珍惜当下,保持乐观的心态。这不仅是对家人的关怀,也是诗人对自己生活态度的体现。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远方家人的深切思念,也有对家乡清贫生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