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六日观灵谷寺塔影奉和御制诗二首(其一)

菩提正觉超玄间,非空非有开禅关。

三乘顿悟是非涂,慧力高等昆崙山。

昆崙万仞倚天起,千派灵源走河水。

一从释迦辞王家,当时如在化城里。

念此群生溺爱河,谁能只手遏颓波。

化身千亿入东土,神光瑞气昭弥罗。

灵山遗迹久茫昧,复此重来属昭代。

端严真相妙如如,圆通法戒行在在。

定以生慧慧生空,六根净尽空慧同。

胜缘妙果悟闻见,挥手可入堂奥中。

遍历诸劫不能毁,缘此无始无本体。

执想想生见空花,刹那之间万红紫。

傍蹊巧趋易招惑,如蚕吐丝自徽纆。

有目顾见佛日光,高照天下及万国。

我皇化被极东西,遐迩来贡无或迷。

象犀虎豹日交致,车渠火齐青玻璃。

醴泉甘露降岩谷,嘉禾瑞卉何煜煜。

皇心所眷不在兹,德惟馨香自芳馥。

顷闻浮屠现毫光,大周八极细茫茫。

又看倒影入虚室,从一空中遍长廊。

诸相玲珑仅盈尺,阳乌阴兔会晨夕。

走视稽颡众颠仆,千影俄散入千隙。

玉刻芙蓉金作台,雕甍碧瓦无尘埃。

鸾舆降幸时往来,龙章凤彩云间开。

六丁守护百神绕,虹光腾烛天皎皎。

由来佛法昌运符,旭日东升尘界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佛教的深刻哲理与灵谷寺塔影的神秘景象,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宗教信仰的意象,展现了宏大的宇宙观与细腻的人文关怀。

首句“菩提正觉超玄间”,开篇即点出佛教的核心理念——觉悟的超越性,暗示着对宇宙真理的追求与理解。接着“非空非有开禅关”进一步阐述了佛教对于存在本质的理解,强调了禅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三乘顿悟是非涂,慧力高等昆崙山”则揭示了佛教修行的层次与境界,将智慧的力量比作昆仑山的高度,象征着修行者达到的卓越成就。接下来的“昆崙万仞倚天起,千派灵源走河水”运用自然景观的壮丽来比喻智慧的广阔与深远,形象生动。

“一从释迦辞王家,当时如在化城里”通过释迦牟尼的故事,表达了佛教对世俗生活的超越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接下来的“念此群生溺爱河,谁能只手遏颓波”则表达了对众生苦难的关注与悲悯之心,以及对解脱之道的追求。

“化身千亿入东土,神光瑞气昭弥罗”描述了佛陀的化身与神通,以及其带来的光明与祥瑞,象征着佛法的普渡与救赎之力。“灵山遗迹久茫昧,复此重来属昭代”则表达了对佛教历史与传统的尊重与传承。

“端严真相妙如如,圆通法戒行在在”强调了佛教修行的内在与外在的统一,以及法戒的普遍适用性。“定以生慧慧生空,六根净尽空慧同”进一步阐述了佛教的修行方法与目标,即通过定力培养智慧,最终达到心灵的净化与空性的领悟。

“胜缘妙果悟闻见,挥手可入堂奥中”表达了对佛法智慧的深刻领悟与实践,以及其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深远影响。“遍历诸劫不能毁,缘此无始无本体”强调了佛法的永恒与普遍性,以及其对宇宙万物的根本作用。

“执想想生见空花,刹那之间万红紫”通过比喻,表达了对世间现象的暂时性与虚幻性的认识,以及对内心清净的追求。“傍蹊巧趋易招惑,如蚕吐丝自徽纆”则警示人们要警惕内心的迷惑与执着,如同避免陷入错误的道路。

“有目顾见佛日光,高照天下及万国”表达了对佛法光明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其对世界和平与福祉的贡献。“我皇化被极东西,遐迩来贡无或迷”则体现了对君主仁政的颂扬,以及其对国家统一与文化繁荣的推动。

“象犀虎豹日交致,车渠火齐青玻璃”描绘了国家的繁荣与文化的交流,展示了君主的治国之能。“醴泉甘露降岩谷,嘉禾瑞卉何煜煜”则赞美了自然界的美好与丰饶,以及其对人类生活的滋养。

“皇心所眷不在兹,德惟馨香自芳馥”表达了对君主品德的崇敬,以及其对国家与人民的深厚情感。“顷闻浮屠现毫光,大周八极细茫茫”则描绘了佛教的影响力与传播范围,以及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又看倒影入虚室,从一空中遍长廊”通过倒影的描绘,表达了对宇宙和谐与统一的追求。“诸相玲珑仅盈尺,阳乌阴兔会晨夕”则通过小尺度的描绘,展示了时间与空间的循环与变化。

“走视稽颡众颠仆,千影俄散入千隙”表达了对众生平等与慈悲的倡导,以及对修行过程中的谦逊与奉献。“玉刻芙蓉金作台,雕甍碧瓦无尘埃”描绘了寺庙建筑的精美与庄严,以及其对环境的美化。

“鸾舆降幸时往来,龙章凤彩云间开”则通过皇家的访问,展现了佛教与皇权的和谐共存,以及其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六丁守护百神绕,虹光腾烛天皎皎”表达了对神灵与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其对保护与引导的信念。

“由来佛法昌运符,旭日东升尘界晓”总结了佛法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表达了对佛法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光明前景的期待。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佛教的哲学思想与修行方法,还融入了对自然、社会、政治、文化的深刻洞察与赞美,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追求与对人间美好的向往。

收录诗词(12)

梁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正月六日观灵谷寺塔影奉和御制诗二首(其二)

谁能解此妙圆觉,弹指可以超无学。

沧江俄顷息暴流,水底摩泥光灼烁。

旋来超至一事无,缘生起灭空华如。

若沦贪著出遂禊,焉知自性同交芦。

执持真妄不开演,浑似风烟相展转。

自在那知兽踏沙,绸缪甘作蚕成茧。

寻常安得竟生身,四法修行两便因。

往来迅速无石壁,知慧善巧成陶轮。

眼中何人最胜子,究竟真如微妙理。

惟恐浮沤尼海观,空见云腾乌飞起。

忆昔鹿苑道初成,大兴慈誓悟群生。

万法无言宁可说,十方有耳皆闻声。

灵山一去几经劫,多少无明成惑业。

圣凡由此分两途,终始应知缠五叠。

世人何幸见如来,祗园春暖昙花开。

微心已入虚空藏,挥手直上光明台。

如来前身释迦佛,说法曾住耆阇崛。

西涉恒河度渺茫,东踰葱岭凌超歘。

三十二相具庄严,一念清澄众善兼。

五色金光晃千日,九秋玉鉴悬孤蟾。

每向招提演空法,四百欢闻声飒霅。

不论燥湿与蠕蠢,拔及升沉并鳞甲。

浮屠倒影光陆离,巍峨楼殿相参差。

多因摄受妙景出,巧夺造化神工为。

温温彧彧窗间度,绚彩非烟亦非雾。

画师缩手不敢图,墨客操觚岂能赋。

春风淡荡春日妍,人间一界无诸天。

生灵永乐普超济,翼我皇家万万年。

形式: 古风

留题白龙山

访梅那复怕山寒,隙地原来有大观。

云护数峰排汉表,春回万翠长林端。

摩挲泉石襟期净,登眺楼台眼界宽。

刷羽上林今有日,乔迁我欲快鸣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春日友人邀登君山

君山嵯峨半倚天,乘春临眺山之巅。

东风悠悠乱帆没,海燕飞入蘼芜烟。

王孙开宴向江渚,招携江畔同心侣。

举觞椑睨青天低,世上浮名何足语。

曾闻昔日春申君,宾朋珠履日满门。

百万貔貅此山驻,雄名英气孰可论。

一朝流血棘门上,惟见此山今独存。

楚水流声尚呜咽,吴墟谁复招游魂。

吁嗟侠骨今黄土,何如我辈酬金樽。

狂歌起舞与君乐,吾徒酒人殊不恶。

长愿登山醉不醒,肯向风尘悲寂寞。

形式: 古风

登君山

一髻青螺一岫云,应须劈破与平分。

当年楚水流何处,那得吴山尚属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