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山歌送陈时献

神仙不可作,三山岂易求。

烟涛缥缈愁沧洲,江阳有山高且幽,东走泰岱南罗浮。

冲融窈窕五百里,怀灵抱异雄神州。

七岭重㟽莽相揖,九江九派东西流。

天开灵秘不自主,乃遣五老居上头。

五老含真积清气,化作危峰与天倚。

龙昂凤翥不可知,万壑千崖白云里。

当时匡续厌尘光,入长二真升与长。

结庐嘉遁七百载,山亦与之俱姓匡。

玄风真气郁孤赏,回首千秋动萧爽。

读书开社各有缘,潜也白也何遒上。

我闻此山乃为山灵咏真之洞天,蔽亏日月罗风烟。

仙灵欲发发不尽,幽人杖履纷蝉连。

陈生肮脏奋南海,游此曾在前三载。

登高那遣桂丛招,怀人漫向美蓉采。

迢迢山月照行旌,片帆西指豫章城。

行边彭泽秋涛险,到日高梁朔雪生。

丈夫有才宁自弃,蓬矢桑弓射天地。

一出能令宇宙开,重游应尽山川秘。

行行携手越台阴,不须惆怅泪沾襟。

怀中宝剑脕相送,赠尔平生一片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匡庐山歌送陈时献》由明代诗人伍瑞隆所作,描绘了对庐山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诗中以庐山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庐山的壮丽与神秘。

首句“神仙不可作,三山岂易求”,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与追求的不易。接着,“烟涛缥缈愁沧洲”描绘了庐山周围的烟波浩渺,给人一种悠远而神秘的感觉。随后,诗人详细描述了庐山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东走泰岱南罗浮”、“九江九派东西流”等,展现了庐山的地理位置和水系分布,突出了其独特的自然风貌。

“天开灵秘不自主,乃遣五老居上头”一句,将庐山赋予了神秘的色彩,传说中的五老峰成为庐山的象征。接下来,“龙昂凤翥不可知,万壑千崖白云里”则进一步渲染了庐山的神秘与壮丽,龙凤翱翔于云雾之中,山峦与白云交织,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诗中还提到了历史人物匡续的故事,他们厌倦尘世,追求长生,隐居于庐山,与山灵共处七百年。这一段不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也体现了庐山作为道教圣地的地位。

最后,诗人以陈时献的名字点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庐山美景的不舍之情。“行行携手越台阴,不须惆怅泪沾襟”表达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但同时也鼓励友人保持乐观的态度,即使离别,心中仍怀有对庐山美景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庐山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收录诗词(463)

伍瑞隆(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热呈李太史

往年山村九月尽,紫菊渐渐迎霜开。

今年秋尽尚酷暑,花不见菊先见梅。

霏霏江树暖逾绿,炎蒸郁毒来相催。

田夫汗落走赤日,荷镰吐气行尘埃。

官愁吏惨田野泣,燔柴日日徒空回。

耕田终岁不百亩,一半天火焚如灰。

纵有不焚好收割,悬知晚造无蒿莱。

刑名公子食面饼,青苗虽重何足哀。

况乃有客通六籍,金山万丈高崔嵬。

莫耶在手任君使,阶下剖割如风雷。

天穷地变人事改,耕食凿饮岂易哉。

赖有清狂李供奉,时时招醉赏花杯。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秋夜同诸少宿襄武函三室席上赋

晚风吹月秋云捲,银汉沉沉映空转。

花影满庭风露寒,酒态歌声何蜒蜿。

深杯入手君莫停,我歌竹枝郎且听。

君不见立残清照待君至,我睡方酣君欲去。

形式: 古风

西樵山中同戴公纶李伯襄彭伯时李烟客家小开诸子夜登聚仙台

青天如水晚烟阔,幽人山中夜行雪。

酒酣兴发啸复歌,独倚寒松望明月。

明月渐高天渐风,前山野火烧晴空。

远光隐映照不到,飞作明霞千片红。

形式: 古风

别庭前白茶

种花不难恨花拙,客子欲行花欲发。

将开未开奈尔何,敛态含恣倚明月。

此花由来异凡种,自有茶类独清杰。

艳骨羞将绛似霞,素心自许清如雪。

经年种尔忍相弃,一日花期尔应记。

金盘玉帐我不得,雨护晴浇岂无意。

数日以前良负我,数日以后何不可。

亦知开落会有期,所惜一年一树仅两朵。

两朵盈盈殿岁华,却到开时不在家。

独有寒梅千万树,想应还待笔如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