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职方提举运盐

齐人谨盐筴,伯者之事尔。

计口收其馀,登耗以生齿。

民充国亦富,粲若有条理。

惟非三王法,儒者犹为耻。

后世益不然,榷夺由汉始。

权量自持操,屑屑已甚矣。

穴灶如蜂房,熬波销海水。

岂知戴白民,食淡有至死。

物艰利愈厚,令出奸随起。

良民陷盗贼,峻法难禁止。

问官得几何,月课烦笞箠。

公私两皆然,巧拙可知已。

英英职方郎,文行粹而美。

连年宿与泗,有政皆可纪。

忽来从辟书,感激赴知己。

闵然哀远人,吐策献天子。

治国如治身,四民犹四体。

奈何窒其一,无异钛厥趾。

工作百商行,本末相表里。

臣请通其流,为国扫泥滓。

金钱归府藏,滋味饱闾里。

利害难先言,几月可较比。

盐官皆谓然,丞相曰可喜。

适时乃为才,高论徒谲诡。

夷吾苟今出,未以彼易此。

隋堤树毵毵,汴水流瀰瀰。

子行其勉旃,吾党方倾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送朱职方提举运盐》,表达了对盐政改革的见解。诗中首先赞扬了古代盐铁之策的合理之处,如按人口收取盐税,保持供需平衡,使国家和人民都受益。然而,诗人批评了后世盐政的弊端,如汉代开始的榷夺政策,官府过度干预导致民生艰难,甚至滋生了贪污和盗贼。朱职方被任命为提举运盐,诗人希望他能改革盐政,打通流通渠道,让百姓能吃到平价盐,同时增加政府收入,减轻民间疾苦。

诗人以身体比喻国家,强调各行业的重要性,认为不应阻碍任何一方的发展。他对朱职方的能力充满信心,并期待他的改革能带来实质性的改变。结尾处,诗人以隋堤和汴水的景色寄寓祝愿,鼓励朱职方努力前行,自己和朋友们也期待听到改革的好消息。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体现了欧阳修关注民生、倡导改革的思想。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送吴生南归

自我得曾子,于兹二十年。

今又得吴生,既得喜且叹。

古士不并出,百年犹比肩。

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

吴生初自疑,所拟岂其伦。

我始见曾子,文章初亦然。

昆崙倾黄河,渺漫盈百川。

决疏以道之,渐敛收横澜。

东溟知所归,识路到不难。

吴生始见我,袖藏新文篇。

忽从布褐中,百宝写我前。

明珠杂玑贝,磊砢或不圆。

问生久怀此,奈何初无闻。

吴生不自隐,欲吐羞俛颜。

少也不自重,不为乡人怜。

中虽知自悔,学问苦贱贫。

自谓久而信,力行困弥坚。

今来决疑惑,幸冀蒙洗湔。

我笑谓吴生,尔其听我言。

世所谓君子,何异于众人。

众人为不善,积微成灭身。

君子能自知,改过不逡巡。

惟于斯二者,愚智遂以分。

颜回不贰过,后世称其仁。

孔子过而更,日月披浮云。

子路初来时,鸡冠佩豭豚。

斩蛟射白额,后卒为名臣。

子既悔其往,人谁禦其新。

丑夫祀上帝,孟子岂不云。

临行赠此言,庶可以书绅。

形式: 古风

送宋次道学士赴太平州

古堤老柳藏春烟,桃花水下清明前。

江南太守见之笑,击鼓插旗催解船。

侍中令德宜有后,学士清才方少年。

文章秀粹得家法,笔画点缀多馀妍。

藏书万卷复强记,故事累朝能口传。

来居侍从乃其职,远置州郡谁谓然。

交游一时尽英俊,车马两岸来联翩。

船头朝转暮千里,有酒胡不为留连。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张屯田归洛歌

昔年洛浦见花落,曾作悲歌歌落花。

愁来欲遣何可柰,时向金河寻杜家。

杜家花虽非绝品,犹可开颜为之饮。

少年意气易成欢,醉不还家伴花寝。

一来京国两伤春,憔悴穷愁九陌尘。

红房紫莟处处有,骑马欲寻无故人。

黄河三月入隋河,河水多时怅望多。

为怜此水来何处,中有伊流与洛波。

忽闻君至自西京,洗眼相看眼暂明。

心衰面老畏人问,惊我瘦骨清如冰。

今年七月妹丧夫,稚儿孀女啼呱呱。

季秋九月予丧妇,十月厌厌成病躯。

端居移病新城下,日不出门无过者。

独行时欲强高歌,一曲未终双涕泪。

可怜明月与春风,岁岁年年事不同。

暂别已嗟非旧态,再来应是作衰翁。

感时惜别情无已,无酒送君空有泪。

西归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今若此。

形式: 古风

送张学士知郢州

汉郎清晓赤墀趋,楚老西来望隼旟。

侍史护衣薰蕙草,辘轳要剑从骊驹。

阳春绕雪歌低扇,油幕连云水泛渠。

千里脩门对涔浦,好寻遗玦吊三闾。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