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刘伯伦”为题,作者为清代的汪绍焻。诗中通过对比“生死穷通”与“利名”的态度,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首句“生死穷通付醁醽”,以“醁醽”(醇酒)比喻人生的苦乐得失,暗示了诗人将生死穷通之事交付于酒,以求解脱。这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在面对生命中的起起伏伏时,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次句“妇言虽好不须听”,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质疑。他认为,尽管妻子的话可能充满智慧和劝诫,但在面对生死、穷通这类根本问题时,不应盲目听从他人的意见,而应保持独立思考,寻找自己的答案。这体现了诗人在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的自主性和决断力。
后两句“利名役役真成醉,只有先生是独醒”,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利名役役真成醉”形象地描绘了世人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疲于奔命,仿佛陷入了迷雾之中,迷失了自我。后一句“只有先生是独醒”则强调了诗人的清醒与超脱,他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保持内心的清明,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死、穷通与利名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和内心自由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