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的荒凉景象。"万山高下宜春路",山岭高低起伏,原本应该是春天万物复苏的道路,然而在战乱之后,这里显得凄清冷落。"旧县人烟乱后稀",昔日繁华的县城,如今人口稀疏,只剩下零星的烟火气,显示出战乱带来的破坏和凋敝。
"荆棘十年生满道"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荒芜,十年间杂草丛生,道路都被野草覆盖,行人行走其中,可见其荒凉与艰难。"不堪零露湿征衣",诗人感慨连绵的露水打湿了行人的衣物,这不仅是身体上的不适,更是心境的沉重,表达了对战乱带来的苦难的深深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战后的自然景象,传达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