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隐者苏翁事迹

魏公孤忠如孔明,赤手能支天柱倾。

苏公高节如子陵,寸胶解使黄河清。

等是世间少不得,问津耦耕各其适。

后人未可轻雌黄,两翁之心秋月白。

形式: 古风

翻译

魏公的忠诚如同诸葛亮般独一无二,即使空手也能支撑起天柱般的重任。
苏公的高尚节操犹如严子陵一般,哪怕微小的力量也能让黄河水澄清。
他们都是世间不可或缺的人物,各自在问津和耦耕中找到适宜的生活方式。
后人不应轻易评判他们,两位老翁的心就像秋天的明月,清澈明亮。

注释

魏公:指魏晋时期的某位忠臣。
孔明: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以忠诚和智谋著称。
赤手:空手,没有借助任何外力。
天柱倾:比喻重大的责任或危难。
苏公:指苏轼,宋代文学家,以其高洁的品格闻名。
子陵:严子陵,东汉隐士,拒绝官位,与汉光武帝刘秀有深厚的友情。
寸胶:极小的力量,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黄河清:形容极其困难的事情,这里比喻使黄河变清,象征净化人心。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寻求人生道路。
耦耕:两人并肩耕地,象征简朴的田园生活。
各其适:各自适应自己的生活方式。
雌黄:古代涂改文字的矿物,这里比喻随意评价或改动。
两翁:指魏公和苏公。
秋月白:比喻心地清明,公正无私。

鉴赏

这首诗赞扬了两位历史人物,魏公和苏翁,以孔明和严子陵为喻,展现他们的高尚品质。魏公像诸葛亮一样忠诚,有着支撑国家的坚定决心;苏翁则如子陵般清高,他的节操甚至能让黄河水澄清。诗人强调,这两位人物都是世间不可或缺的贤者,他们选择各自的生活方式,或投身政事,或隐居耕读。诗人告诫后人不可轻易评判他们的价值,因为他们的品性如同秋天的明月,清澈无暇。整体上,这首诗是对两位隐士的敬仰和对他们道德风范的赞美。

收录诗词(166)

真德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又更为希元,南宋后期理学家、大臣,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有《真文忠公集》都传世

  • 号:西山
  • 籍贯:福建路建宁府浦城县(今福建省浦城县仙阳镇)
  • 生卒年:1178年10月27日-1235年5月20日

相关古诗词

题湖山清隐

西湖南山和靖庐,西山东湖清隐居。

皇天从来具老眼,胜地不肯栖凡夫。

眼中四时风月景,胸次万古皇王书。

夫君岂是终隐者,要学川云时卷舒。

形式: 七言律诗

赠小铁面王相士

君以铁面名,自谓相人无软语。

我亦铁心人,不把穷通来问汝。

独有一事欲扣君,学海无底难穷寻。

几时铁拳透铁壁,直窥千年贤圣心。

形式: 古风

赠叶子仁(其二)

花正纷红俄骇绿,月才挂壁又沈钩。

世间万事都如此,莫遣双眉浪自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赠旴江张平仲

去圣既云远,至理日以冥。

言道指虚玄,语性杂精灵。

正传久芜没,异学得魁横。

卓哉周程张,磊隗三代英。

妙蕴发天地,微言昭日星。

后来紫阳翁,抑又集大成。

煌煌八书训,凛凛万世程。

学者生此时,坦然有规绳。

但患舍康庄,自趋柴与荆。

张君江西来,颇尝得师承。

敝衣虽悬鹑,猛志欲掣鲸。

袖出文一编,其辞峻而清。

此士不易有,归欤更研精。

勿受俗学变,而为宠辱惊。

贫者士之常,未合宁躬耕。

高门谨勿谒,养此气峥嵘。

不见商歌人,洋洋金石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