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龚敩的《访隐者不遇》描绘了一幅幽静而雅致的隐居画面。首句“偶访临川处士家”,点出诗人意外地来到一位临川地方的隐士家中,暗示了探访的偶然与惊喜。次句“钟山不受片云遮”则写出隐士居所环境的清幽,连绵的钟山都被云雾轻拂,未被尘世遮挡。
第三句“林花色夺宫墙粉”,通过对比,赞美了隐士居所周围自然景色的艳丽,仿佛胜过皇宫的粉墙。第四句“松叶香分石鼎茶”进一步渲染了隐逸生活的高雅,松叶煮茶的清香弥漫,增添了诗意氛围。
第五句“心比彦伦须自爱”,诗人以东汉名士黄宪(字彦伦)自比,表达对隐士品格的敬仰和自我期许,强调内心的修养和自爱。第六句“学如康节厌人誇”,借北宋理学家邵雍(号康节)的谦逊,表达了对过分夸耀学问的厌倦,倡导淡泊名利的学术态度。
最后两句“何妨共醉重阴下,乌帽萧萧鬓脚华”,诗人提出邀请,愿与隐士一同在浓荫之下畅饮,享受宁静的生活,即使自己鬓发已斑白也无妨,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淡然。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访隐不遇为线索,通过描绘隐士居所的环境和隐者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欣赏和对自身品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