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赠给画师朱大年的作品,以赞美朱大年的绘画技艺和对历史人物的生动描绘。首句“笔头何在觅人知”表达了对朱大年才华的认可,暗示他的画技高超,无人能及。次句“镜里相看不自疑”则形容朱大年对自己的作品有着极高的自信,连自己在镜中欣赏都感到满意。
第三句“麟阁尽能图燕颔”,“麟阁”指古代收藏功臣图像的地方,比喻朱大年的画作具有历史人物的威严气概,能描绘出如燕颔般的人物特征。第四句“龙沙谁复恨蛾眉”,“龙沙”泛指边塞,这里可能暗指历史上的巾帼英雄,而“恨蛾眉”则指那些被忽视或埋没的女性形象,朱大年的画作弥补了这一遗憾。
第五、六句“千年名姓毛延寿,一代丹青顾恺之”,借用了毛延寿和顾恺之两位著名画家的名字,赞扬朱大年的艺术成就堪比古人,他的画作能够流传千载,如同毛延寿那样记录历史,又如顾恺之那样传神。
最后两句“梦感九重终见召,艺精宁患不逢时?”寓意朱大年的艺术才华终将得到朝廷的赏识,即使在动荡的时代,精湛的技艺也不会被埋没,他终究会遇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整首诗赞美了朱大年的绘画才能,同时也寄寓了对他的期望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