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岳所作的《奉候林见素都宪平蜀寇致仕三首(其三)》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幕府的功绩与骚坛的雅兴,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历史人物的智慧。
首句“幕府功频上”,赞扬了幕府在治理国家、平定叛乱方面的频繁功绩,体现了对幕府官员勤勉工作的肯定。接着,“骚坛兴每登”则转而赞美文人雅士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暗示了诗人在文学领域的贡献和地位。
“江摇青嶂影,树入碧云层”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来营造意境。江水波光粼粼,映照着青山的倒影;树木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寓意着诗人的才华如同山川般深厚,如同云霄般高远。
“阵法依诸葛,诗篇出少陵”则将话题转向历史人物,以诸葛亮和杜甫为例,表达了对古代智者和诗人的敬仰之情。诸葛亮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治国之策闻名,杜甫则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里通过引用他们的名字,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致敬,也是对自己在文学和战略思考上追求卓越的自我期许。
最后,“苍崖看墨迹,长忆汉中丞”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苍崖之上,留下了历史的痕迹,仿佛是前人智慧的见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那些曾经在此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像这些历史人物一样,留下自己的足迹和贡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历史人物的描绘,以及对自身追求的表达,展现了一位文人对于功业、文学、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