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末至元初诗人黄庚所作的《寄郑枢山》,通过对郑枢山的敬仰和对其才华的赞美,表达了对郑氏诗歌成就的高度评价。首句“起敬英声亦有年”表明诗人对郑枢山的文名已久仰,接着“酒边曾见锦囊篇”回忆与郑枢山品酒论诗的场景,提及其佳作如锦囊之妙。
“吟情六义初删后,古意三爻未画前”两句,赞誉郑枢山的诗歌技艺高超,他的创作在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且在古意表达上还未被完全描绘尽致,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底。
“放旷嗣宗应绝俗,清狂太白不妨仙”将郑枢山比作魏晋时期的才子阮籍,形容其性格豪放不羁,又如李白般狂放不拘,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仿佛神仙中人。
最后,“如今海内无工部,谁肯题诗寄郑虔”感叹当世已无如杜甫般的工部尚书(杜甫曾任工部员外郎)能写出郑枢山这样的诗篇,表达了对郑枢山诗歌地位的推崇以及对后世缺乏这样杰出诗人的惋惜。
整首诗以赞许和怀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对郑枢山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