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登青山偶作

公馀不惮陟崔嵬,三到谢公池上来。

下视众山俱培塿,俯窥尘世尽氛埃。

松生清籁醒人耳,花褪残红堕酒杯。

喜与诸君同胜赏,莫辞一醉少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公务之余,我不怕攀登险峻,已经三次来到谢公池边。
向下看去,群山都显得矮小,俯瞰人间,尽是尘世的烟雾和污垢。
清风吹过松林,如乐声唤醒人的耳朵,花朵凋零,花瓣落在酒杯中。
我欢喜能与各位一同欣赏这美景,不要推辞,让我们尽情畅饮,稍作停留。

注释

崔嵬:形容山势高峻。
谢公池:指谢灵运(谢公)的故居,这里代指名胜之地。
培塿:形容山丘矮小。
氛埃:尘埃,比喻世俗纷扰。
清籁:清脆的声音,此处指松涛声。
残红:凋零的花朵。
胜赏:美好的景色。
徘徊:犹豫不决,此处指饮酒后稍作停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与友人共同攀登高山,欣赏自然景色的情境。从字面上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豪放不羁和超脱尘世的态度。

“公馀不惮陟崔嵬”,诗人以一种不畏艰险的姿态攀登高山,展现了其勇敢无畏的一面。随后的“三到谢公池上来”则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不断追求与探索。

“下视众山俱培塿”,从高处眺望时,其他山峰都变得微不足道,彰显了诗人所站立之地的雄伟。紧接着,“俯窥尘世尽氛埃”则透露出诗人超然物外,藐视尘世纷扰的心境。

“松生清籁醒人耳”,这里的“清籁”指的是松风的声音,它唤醒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从喧嚣中解脱出来。接下来的“花褪残红堕酒杯”则是对春日美景的一种描绘,可能隐含着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享乐现世、不惧将来的态度。

最后,“喜与诸君同胜赏,莫辞一醉少徘徊”,诗人表达了与友人们共同欣赏这份美好,并且愿意沉浸于此刻的快乐之中,不忍心马上离开。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传递出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当下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有感

自度吾生不久长,老怀犹自爱风光。

春来扶杖观花急,夏到穿林看笋忙。

无限故人成鬼录,几多逐客寓他乡。

我今幸得身无事,剩向湖边醉几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江月台

秋来江月十分明,台上凉生气倍清。

正好醉吟时自适,若为衰病日相萦。

苦无佳况人空老,数尽残更梦不成。

料想宾僚应笑我,鬓丝如此尚含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江朝宗许重阳见过候终日竟不闻车音使人怅然因成拙句以诮之

故人平日号推诚,然诺应当作世程。

已是赏花频爽约,若为把菊又渝盟。

诗成本拟君相和,酒熟当怜我独倾。

惆怅死生犹未隔,如今先已见交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池上近作假山引水穿石撒珠其上亦有可观因成拙句

终日尘劳困簿书,无因归泛小西湖。

且来池上看堆翠,更向峰前认撒珠。

触石有云时点缀,随风无雨自沾濡。

老夫行矣休官去,留与邦人作画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