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得唐应德村居诗酬赠(其二)

偃息荆溪上,明时挂一瓢。

带经收雨麦,抱瓮汲春苗。

石室宁期道,茅斋已混樵。

时闻田社客,伏腊每相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荆溪畔的生活情景,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以“偃息”开篇,形象地展现了隐士远离尘嚣、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明时挂一瓢”,既是对隐士生活简朴的描述,也暗含着对当世清明政治的认同与赞美。

接着,“带经收雨麦,抱瓮汲春苗”两句,通过具体的农事活动,进一步展现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他不仅亲自耕作,播种收麦,还利用瓮汲水浇灌春苗,体现出对土地和生命的尊重与爱护。

“石室宁期道,茅斋已混樵”则透露出隐士内心的淡泊与超脱。石室与茅斋,既是物质生活的栖息之所,也是精神追求的象征。在这里,隐士与世无争,与自然同呼吸,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最后,“时闻田社客,伏腊每相邀”一句,描绘了隐士与乡邻之间的和谐关系。田社客,指的是乡间的农夫或村民;伏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通过邀请乡邻共度节日,隐士不仅展现了人情的温暖,也体现了他对社区生活的融入与贡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以及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44)

陈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临淄舟次柬唐一太史

客中相见倍情亲,日日追欢意未申。

近水割鳞时供酒,远山啼鸟尽关人。

疏慵且喜随中散,鄙薄那堪作外臣。

愁计别程能几日,未须岐路已沾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病后还朝毗陵唐编修兄弟携舟相送醉中话旧因怀任二考功次韵作

舟迎浦树绿参参,笑傲逢君僻性耽。

陆氏弟兄原莫逆,庞家主客自来谙。

病中握手愁能奈,废后还朝志岂堪。

惟有同袍应问讯,定言几日发山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秋日分祀孔子庙

属圣重儒宗,当秋秩祀隆。

文明涓上日,祈翼摄玄工。

松柏开新庙,笙琴似旧宫。

居非一亩俭,奠即两楹中。

玉簋馨明德,金声辨素功。

从公百辟戾,陟配四科同。

有侐神如在,无言教已通。

升堂独何幸,俎豆挹前风。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上巳

五都皆禊渭,百戏尽临渠。

自怜妨太㓗,不事更修除。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