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二首(其一)

当年嚼血洒铜驼,风气悠悠柰若何。

汉贼已成千古恨,楚囚不觉二年过。

古今咸道天骄子,老去忽如春梦婆。

试把睢阳双庙看,只今事业愧蹉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当年曾为国奋战,鲜血洒满铜驼像,世事沧桑怎能奈何。
汉贼之仇已成为永恒的遗憾,被俘的楚囚竟未觉时光流逝已两年。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我是天之骄子,如今老去却如同春梦般恍惚。
试着去审视睢阳的双庙遗迹,现今的功业多么令人惭愧,岁月蹉跎。

注释

嚼血:形容英勇战斗,以血奋战。
铜驼:古代洛阳的象征,此处代指国家或皇城。
风气悠悠:形容世事变迁,时间漫长。
汉贼:指侵犯或背叛汉朝的敌人。
楚囚:原指楚国人被囚禁,此处借指被俘者。
天骄子:古代对强大民族或杰出人物的尊称。
春梦婆:比喻年老时梦境模糊,生活恍如梦境。
睢阳双庙:指睢阳的历史遗迹,可能与某位英雄的事迹有关。
事业:指个人或国家的成就和功绩。
蹉跎:指光阴虚度,未能及时实现抱负。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爱国主义者文天祥所作,表达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开篇“当年嚼血洒铜驼”一句,采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诗人在抗金斗争中英勇不屈、咬牙切齿的情状。“风气悠悠柰若何”则是借用古代神话,形容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而又迷茫。

接下来的“汉贼已成千古恨,楚囚不觉二年过”,诗人以历史的角度,表达对民族屈辱的深切哀思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其中,“汉贼”指的是那些背叛国家、投靠敌人的卖国贼,而“楚囚”则是文天祥自比,他在金兵手中被囚禁达二年之久,却几乎没有觉察到时间的流逝。

第三句“古今咸道天骄子,老去忽如春梦婆”,诗人借用历史上的英杰形容自己,是那些被时代所捧的英雄人物。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英雄也会逐渐老去,就像一场美丽的春日梦境那样短暂而不可留。

最后两句“试把睢阳双庙看,只今事业愧蹉跎”,文天祥表达了自己面对历史遗迹时的感慨和自责。他前往睢阳城(在今江西省上饶市)视察双庙(即李靖和张咏所建的庙宇),心中充满了对过去未竟事业的懊悔和对现实无能为力的愧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文天祥个人的经历和情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悲剧和英雄的孤独,同时也寄寓着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自遣

诗馀眠白日,饮后坐清风。

万事乘除里,平生宠辱中。

心无随境变,意自与天通。

莫笑邯郸梦,惺惺更是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至温州

万里风霜鬓已丝,飘零回首壮心悲。

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

祇谓虎头非贵相,不图羝乳有归期。

乘潮一到中川寺,暗读中兴第二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行宫(其二)

怪底秦淮一水长,几多客泪洒斜阳。

江流本是限南北,地气何曾减帝王。

台沼渐荒基历落,莺花犹在意凄凉。

青天毕竟有情否,旧月东来失女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行宫(其一)

十里宫墙一聚尘,天津晚过客愁新。

花啼杜宇归来血,树挂苍龙脱去鳞。

福德傥存终有晋,秣陵未改已无秦。

秋风禾黍空南北,见说铜驼会笑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