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人在山中结草为堂,专心诵读书籍的景象。开篇即以“青山四面画图张,溪流月下鸣汤汤”勾勒出一幅幽静的山水画卷,山色如画,溪水在月光下潺潺作响,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山之下兮水之旁,有人结茅作书堂。”这里的人物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结茅为堂,即用草编织而成的简易住所,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诵声洒洒流琳琅,使我一听乐洋洋。”诗中的主人公专心诵读的声音,如同清澈的泉水般流淌,给予听者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
接下来,“应问谁为师匠良,风流相种如龚郎。”诗人提及到自己或是某位高人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与成就,并将其比喻为良师,或许是在赞美一位名家,如同古代的龚自珍一般,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贡献。
“天孙付以锦绣肠,一挥十纸烂成章。”这里的“天孙”可能指代诗人自己或是某位高人,意指其才华横溢,如同织锦一样,将自己的智慧和才情倾注在每一篇文章中。
“上与奎宿争光芒,器成未售此焉藏。”诗中的“奎宿”可能指代星辰,这里的意思是诗人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其光彩夺目,如同星辰竞辉,却又未能广为人知,而是隐藏在某个地方。
“吁嗟无地堪翱翔,尘缨自濯歌沧浪。”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无法施展的悲哀,以及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感叹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如同漂泊在尘世之中,难以找到施展的空间。
“床头金尽羞悭囊,山鬼吹灯夜恓惶。”这两句描写了诗人生活上的窘迫,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虽有才华却无处发挥,只能在夜深人静时,由“山鬼”(可能是比喻的隐逸者或孤独之人)吹灯自照,内心充满忧虑。
“蚊雷聚噪肆颉颃,仗剑起舞涕泗滂。”这里诗人形容自己在困境中的不屈不挠,如同蚊虫一般顽强生存,同时又如同剑舞一般,在逆境中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斗志。
“劝君停剑无庸伤,时平贤路如康庄。”诗人似乎在告诫某位英雄或志士,当世道太平之时,便应收敛锋芒,不需再有无谓的牺牲,保持一份宁静与安详。
“鸾凤引喙鸣高岗,时危此道隘且荒。”这两句中,“鸾凤”象征着贤能之士,而“引喙”则是比喻他们在危难时刻发出的声音。在诗人看来,当世道艰难,这些有才华的人物的道路也变得狭窄而荒凉。
“横宝在道暗无光,运行如此休慨慷。”这里的“横宝”可能指代某种珍贵之物或是才华,如同横亘在路途上的宝藏,却因时运不济而未能发光,诗人对此感到深深的惆怅。
“男儿立身当自强,精金须经百鍊刚。”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男儿立身处世的要求,即便是在困难和逆境中,也应当自强不息,如同精金一般,经过无数次的锤炼方能成为坚硬无比的存在。
“膜外荣枯等秕糠,惟忠惟孝不可忘。”这里诗人提及了在外界看似繁华实则枯燥的事情,与此相比,只有忠诚和孝顺这两种品德是不变的,也是最为重要的。
最后,“请君倾耳听柏梁,谓余不信来对床。”这里诗人似乎在邀请某位知己倾听自己的心声,即便是被世人误解或不信任,他依然会坚持自己所相信的道路,如同站在柏树下与之对话。
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挣扎,以及对个人品德和才华的坚守。通过山水、草堂等元素,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