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马营

船头鼓鸣远洲曙,起行夹马营东路。

路傍旗影戍楼风,楼下人家绿杨树。

忆昔纷纭五季中,九州割裂争群雄。

天子深宫礼清夜,人间勺水浴真龙。

龙光烛天香绕室,三百馀年基一夕。

检点初归大耳公,黄袍已兆陈桥驿。

后来二主堕危机,东南数星如奕棋。

听彻行都六更鼓,不思艺祖一戎衣。

宗社既亡元鼎失,此地凄凉但荆棘。

明月微连鬼燐青,流水寒通汴河白。

橹声轧轧日东西,吊古无人鸟自啼。

我欲悲歌不能去,独倚营东听马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夹马营》描绘了一幅清晨行军的画面。首句“船头鼓鸣远洲曙”以鼓声唤醒了黎明,暗示着军队的行动。接下来的诗句“起行夹马营东路”描绘了队伍启程的场景,夹马营东路则点出了地点。

诗中通过“路傍旗影戍楼风”和“楼下人家绿杨树”,展现了行军途中的景色,戍楼与杨柳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苍凉的边塞画面。诗人回忆起五代战乱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天子在深宫中祈祷和平,而民间百姓生活艰难。

“龙光烛天香绕室”象征皇权的威严,然而“三百馀年基一夕”又暗示了王朝的迅速衰落。接下来的诗句提及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典故,预示着北宋的建立。然而,随后的“东南数星如奕棋”和“不思艺祖一戎衣”则揭示了后世君主的昏庸和战争的频繁。

诗的末尾,诗人感叹宗庙社稷的衰败,夹马营之地只剩下荒凉和荆棘,只有流水和鸟鸣陪伴。他独自驻足,欲悲歌却止,只能听马嘶以表达心中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以历史变迁为背景,表达了对往昔荣光与今日衰败的对比,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沉思。

收录诗词(467)

唐之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直沽见潮

我家东海头,门前潮水鸣朝昏。

自从江淮来,不闻潮声见潮痕。

别淮入徐沛,日日对黄河。

河流浑浑东到海,我不如何愁奈何。

河中半月馀,逆流千载折。

南风喜人北风怨,忆著潮声梦吴越。

下水复上水,行行抵直沽。

我家门前旧潮水,忽复见之当海隅。

忆我去家正月末,桃花水生洲渚阔。

今我忆家春欲归,月缺半圆潮水落。

潮落当更长,月缺当更满。

月色潮声无尽时,天地久长人世短。

明朝又北去,见月不见潮。

潮头有鱼好寄信,欲持尺素托波涛。

形式: 古风

杨青驿

杨青驿前杨柳青,马头南去船北行。

北方土寒春尚浅,三月尽时莺未鸣。

倚马停舟竞攀折,青丝络手花飞雪。

人心自尔忆乡关,柳色何曾管离别。

草木无情是杨树,莫种驿亭分别处。

旧愁新恨几时休,前头又入杨村去。

形式: 古风

送陈中复先生

水国春雨鸣,云开远洲曙。

帆樯载风色,言指东霞去。

月落蒋陵钟,潮生越江渡。

方忻盍簪乐,欲别愁反遽。

形式: 古风

赠嵩阳道士

道士嵩阳住,前年阙下来。

方瞳能鉴识,短干不惊猜。

每出淮王邸,还过箫史台。

韩湘名岂幻,曼倩语兼诙。

禦腊作薪火,休粮是药材。

松将枝作盖,枣用核为杯。

方死三尸泣,诗专八斗才。

送人时借鹤,乞雨或分雷。

玉节秋朝帝,黄芽夜结胎。

丹烧葛洪灶,韵写野王堆。

海信青童得,春衣玉女裁。

愧予知守牝,求道未逢媒。

五石饥难饱,三华冻未开。

相期游汗漫,从尔到蓬莱。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