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答仲玉吴君兼简张茂兰”为题,由明代诗人张弼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接到友人书信后内心的喜悦与平静,以及对友情和文学创作的向往。
首句“一纸书来寂寞滨”,开篇即点出收到书信时的孤独感,但随后的“竹窗草榻顿生春”一句,通过想象中的竹窗与草榻在收到书信后的焕发生机,巧妙地将孤独转化为内心的温暖与活力,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蜀桐横郏空弹月,汉剑悬腰不染尘”两句,运用了典故,蜀桐指蜀地的桐木,常用于制作乐器;汉剑则象征着高洁的品格。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寂寞之地,却能如琴弦般弹奏生活的旋律,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洁,不被世俗所染。
“白玉阶前期献赋,黄金台下定为邻”中,“白玉阶”与“黄金台”均为古代帝王接见贤士的象征,这里表达了诗人期待有机会向君王献上自己的才华,同时也渴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为知己。
最后一句“张翰自是江东彦,闻说清诗更入神”引用了张翰(字季鹰)的故事,他因思念家乡美味的鲈鱼而辞官归隐。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虽有归隐之意,但更珍视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尤其是对方的诗歌才华,让人心生敬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对高洁品格的追求,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