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胸中炯明月,一照万缘空。
蝉蜕云霄表,堕地为儒宗。
此诗以“胸中炯明月”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如明月般清澈明亮,超脱世俗,不为外界纷扰所动。接着,“一照万缘空”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内心的纯净与超然,仿佛明月之光照耀,一切杂念皆化为空无。随后,“蝉蜕云霄表,堕地为儒宗”两句,运用蝉蜕比喻,象征着诗人精神的升华与超越,如同蝉破茧而出,飞向高远的云霄,最终落地成为儒家学派的宗师,表达了诗人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崇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越世俗、弘扬儒家文化的高尚情操和理想境界。
不详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夫君活国手,爱此隐仙字。
行再出刀圭,可使民久视。
注目眇无际,彤云灿晚暾。
心融八极表,欲辩已忘言。
缓步一徙倚,细数新条枚。
悠然得真趣,独立迟谁来。
蟾窟有奇芳,殖根此茂密。
人间万种香,企之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