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怀古

萋萋春草绿,悲歌牧征马。

行见白头翁,坐泣青竹下。

感叹前问之,赠予辛苦词。

岁月移今古,山河更盛衰。

晋家都洛滨,朝廷多近臣。

词赋归潘岳,繁华称季伦。

梓泽春草菲,河阳乱华飞。

绿珠不可夺,白首同所归。

高楼倏冥灭,茂林久摧折。

昔时歌舞台,今成狐兔穴。

人事互消亡,世路多悲伤。

北邙是吾宅,东岳为吾乡。

君看北邙道,髑髅萦蔓草。

芳□□□□,□□□□□。

碑茔或半存,荆棘敛幽魂。

挥涕弃之去,不忍闻此言。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的草地翠绿,悲伤歌声伴随远行的马匹。
在路上遇见白发老翁,在青竹下坐着哭泣。
感叹过去的事情,赠予我辛酸的诗篇。
时光流转,古今变迁,山河兴衰无常。
晋朝建都在洛水边,宫廷里亲近的大臣众多。
诗词才情归于潘岳,繁华盛世赞颂季伦。
梓泽春草繁茂,河阳花乱舞纷飞。
绿珠的美无法夺走,白头偕老共赴黄泉。
高楼瞬间消失,茂密树林长久凋零。
昔日歌舞升平之地,如今成了狐狸兔子的巢穴。
人事如梦,世事沧桑,满是悲伤。
北邙山是我的家园,东岳是我的故乡。
你看那北邙道上,累累白骨缠绕着野草。
芳香的记忆已消散,往事如烟难以追寻。
墓碑坟冢有的还残存,荆棘丛中收敛着幽魂。
我含泪离去,不忍再听这样的哀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对过往繁华与现实衰败的深切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世事无常的感悟。

"萋萋春草绿,悲歌牧征马"一句以生机勃勃的春草和哀伤的牧马为起始,已经预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接下来的"行见白头翁,坐泣青竹下"则更深化了这种情感,老者在竹下哭泣,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悲哀,也是对时代变迁的无奈。

诗中"晋家都洛滨,朝廷多近臣。词赋归潘岳,繁华称季伦"几句,表明了诗人对于历史上的盛世有着深厚的情感,而现在却只能在文字中寻找那些已经逝去的辉煌。

接着的"梓泽春草菲,河阳乱华飞。绿珠不可夺,白首同所归"则是对过往美好事物无法挽回的无奈感慨,以及人生无常、终将告别世间的宿命论调。

诗人的哀伤并未停止,他继续表达了对昔日繁华如今荒凉景象的深切感受。"高楼倏冥灭,茂林久摧折。昔时歌舞台,今成狐兔穴"描绘出的是一幅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画面。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不舍,但也清楚地认识到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北邙是吾宅,东岳为吾乡。君看北邙道,髑髅萦蔓草。芳□□□□,□□□□□。碑茔或半存,荆棘敛幽魂。挥涕弃之去,不忍闻此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历史文化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无奈。

收录诗词(40)

刘希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一名庭芝,汉族。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 字:延之(一作庭芝)
  • 籍贯: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
  • 生卒年:约651年-约680年

相关古诗词

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

清洛浮桥南渡头,天晶万里散华洲。

晴看石濑光无数,晓入寒潭浸不流。

微云一点曙烟起,南陌憧憧遍行子。

欲将此意与君论,复道秦关尚千里。

形式: 古风

独鹤篇

西山日没人独归,东江月明鹤孤飞。

秋风四起声切切,边心一听泪霏霏。

嵩岳灵泉摇玉羽,蓬丘仙雾下金衣。

自怜流落烦岁暮,唯有悲凉人事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相和歌辞.从军行

秋来风瑟瑟,群马胡行疾。

严城昼不开,伏兵暗相失。

天子庙堂拜,将军玉门出。

纷纷伊洛间,戎马数千匹。

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

平生怀伏剑,忼慨既投笔。

南登汉月孤,北走燕云密。

近取韩彭计,早知孙吴术。

丈夫清万里,谁能埽一室。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质]韵

相和歌辞.白头吟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