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勋名厕阿胡曾左,尤赖斡旋,遗嘱近九千言,无语非忧民忧国,自海疆筮仕,圣眷频邀,探源乘银汉槎,入穴返玉门辔,立功逾万里之外,艰哉声望重华夷,湘水余悲,吹箫会葬;
著述兼贾郑程朱,不分界划,亲承几二十载,每谈心教孝教忠,迨乡闾养疴,师恩愈渥,寄鱼作广济传,看鸟赋昌黎诗,延誉至百世而遥,幸矣栽培笃终始,泰山安仰,曳杖兴歌。
此挽联以深情厚谊,颂扬郭嵩焘之勋名与遗泽。上联“勋名厕阿胡曾左,尤赖斡旋”开篇即赞扬郭嵩焘在国家事务中的卓越贡献,其影响力超越了阿房宫的奢华,尤其在国家危难之际,他的斡旋之力显得尤为关键。接着“遗嘱近九千言,无语非忧民忧国”,高度评价郭嵩焘的遗嘱,字字句句皆为百姓和国家着想,展现其深沉的家国情怀。
下联“自海疆筮仕,圣眷频邀”则描述郭嵩焘从海疆开始的仕途生涯,受到圣上的多次邀请,显示出其非凡的政治地位和才能。“探源乘银汉槎,入穴返玉门辔”运用神话般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郭嵩焘远赴万里之外建功立业的过程,其艰难与荣耀并存。
“立功逾万里之外,艰哉声望重华夷”进一步强调郭嵩焘的功绩跨越了国界,其声望在华夷之间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湘水余悲,吹箫会葬”则通过湘水的哀伤和箫声的悲鸣,表达了对郭嵩焘逝世的深切哀悼之情。
最后,“著述兼贾郑程朱,不分界划”赞扬郭嵩焘在学术上的成就,其著作不仅涵盖了贾谊、郑玄、程颐、朱熹等大家的思想,而且没有明显的界限划分,展现出其博学多才。“亲承几二十载,每谈心教孝教忠”则回顾了郭嵩焘在教育上的贡献,他亲自教导了几十年,强调了孝道和忠君的重要性。“迨乡闾养疴,师恩愈渥”描述了郭嵩焘晚年在家乡养病期间,师恩更加深厚。“寄鱼作广济传,看鸟赋昌黎诗”则通过寄鱼和赋诗的方式,展现了郭嵩焘对社会的关怀和文学的造诣。“延誉至百世而遥,幸矣栽培笃终始”表达了对郭嵩焘声誉能够流传百世的欣慰,以及对其栽培之恩的感激。“泰山安仰,曳杖兴歌”以泰山比喻郭嵩焘的崇高地位,曳杖兴歌则是对郭嵩焘去世后人们怀念之情的生动描绘。整联以崇高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全面展现了郭嵩焘的丰功伟绩和深远影响。
不详
手奠东南几行省,百战功高,惟兹海国一隅,是萧相关中,寇恂河内;
身系安危数十年,千秋庙食,试写丰碑万遍,记裴公入蔡,元凯平吴。
谓君不遇,早羡金坡珥笔,玉尺持衡,十年来卧老沧江,若论冠盖京华,未免斯人独憔悴;
与世长辞,只余文苑数行,名山片席,千里外惊闻朝露,为念箕裘堂构,幸看后起已腾骧。
猛惊闻白玉楼成,长爪通眉,命薄遽随秋信老;
空望断泥金帖到,素车白马,魂归应激怒涛高。
琴堂两载感知音,幸故园暂息,前席重陪,讵料贾黄中身先母老;
循吏一编无愧色,看箧仅遗书,田空负郭,方显胡文德清畏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