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娇娆

京洛何迢迢,紫衢通丽谯。

采桑谁氏子,不解意飘摇。

强腕折高枝,卑指揽柔条。

讵知枯残日,不爱彼秾朝。

何当华堂上,丽瑟歌此谣。

此谣固君情,不移芳与彫。

吾将持赠子,闻是董娇娆。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萧]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祝允明的《董娇娆》描绘了一幅京城繁华景象中的生动画面。首句“京洛何迢迢,紫衢通丽谯”展现了京都洛阳道路漫长而壮丽,通往华丽的高楼。接下来的“采桑谁氏子,不解意飘摇”聚焦于一位采桑的少年,他或许不懂得生活的艰辛,动作轻盈飘忽。

“强腕折高枝,卑指揽柔条”细致刻画了他用力采摘的情景,尽管手法看似粗犷,却透露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然而,“讵知枯残日,不爱彼秾朝”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担心美好的时光终将逝去。

最后两句“何当华堂上,丽瑟歌此谣”表达了诗人期盼在华丽的殿堂中,有人能弹奏赞美这少年的歌曲,延续他的故事。诗人强调“此谣固君情,不移芳与彫”,表明这不仅是少年的情感,也是永恒的美好象征,不会因岁月流逝而凋零。

结尾处,“吾将持赠子,闻是董娇娆”表达了诗人愿意将这首诗作为礼物赠予这位名叫董娇娆的人物,以纪念他的形象和故事。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美好瞬间的珍视。

收录诗词(686)

祝允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号:枝山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60—1527

相关古诗词

卢姬曲

卢姬貌似月,复有伎如云。

青丝覆鸾额,歌舞汉宫春。

参差铜台上,宛转受恩频。

君不见太祖会杀声清人,复留妙妓西陵里。

卢姬幸不为冤鬼,为名嫁人花老矣。

人生行迹自有时,莫以迟速叹卢姬。

形式: 乐府曲辞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

高下理有定,金房须玉骨。

不解理有异,三五月圆缺。

昔为锦绮丛,今为蕉萃窟。

娇卧邻皂刍,夜半闻马龁。

遥梦赵王宫,盈盈望秋月。

形式: 乐府曲辞

陇头树

陇头多嘉树,君持作梁柱。

清晨覆宾相,白日抱歌舞。

哀哉北邙麓,日日听人哭。

形式: 乐府曲辞

骢马驱

骢马紫游缰,光辉照洛阳。

朝辞上林苑,晚入斗鸡坊。

无因道千里,城邑少豺狼。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