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方山人纪游图二章(其二)

寄迹如云亦散仙,耽情有癖即因缘。

择须为隐谁投券,行倘堪偕愿执鞭。

面壁少文今卧老,游山康乐但诗传。

何须一叶龙门去,指画河图问朔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方山人的隐士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首句“寄迹如云亦散仙”以云喻方山人的飘逸与自由,暗示其如同云一般无拘无束,自在逍遥,仿佛超脱尘世的散仙一般。接着,“耽情有癖即因缘”则点明了方山人对生活的深情投入和独特癖好,这些癖好或许源于某种特殊的缘分或机缘,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感知和深刻体验。

“择须为隐谁投券”一句,表达了方山人选择隐居生活的决断,似乎是在赌注自己的命运与选择,暗示了他对于隐逸生活的坚定信念和深思熟虑。而“行倘堪偕愿执鞭”则进一步描绘了方山人愿意与志同道合者共事的情景,展现了他的社交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

“面壁少文今卧老”可能寓含着方山人在年老时回顾自己一生,虽少言寡语,却在内心深处积累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游山康乐但诗传”则通过引用历史上的名士康乐公(即谢灵运)的例子,强调了方山人通过诗歌来传承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表明了他以文学作为表达自我、记录生活的独特方式。

最后,“何须一叶龙门去,指画河图问朔骞”表达了方山人认为不必追求外在的名利地位,而是应该专注于内心的探索和精神的成长。这里的“龙门”可能象征着世俗的权力和财富,而“河图”和“朔骞”则是古代神话中的元素,象征着宇宙的奥秘和未知的世界。整句话意在强调,真正的智慧和满足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对世界的深刻理解,而非外在的物质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方山人独特的生命哲学和生活态度,以及他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画梅

烟碎弄初雪,虚庭飒飒风。

丛篁自寒翠,春信断南鸿。

鬟影恍如见,幽期只梦通。

罗浮天外岭,终古月冥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琴德

琴德以默,柷响在和。含其幽郁,激为抗歌。

平川邈碧,北山峨峨。思远若近,怅望则那。

形式: 四言诗 押[歌]韵

饮酒诗五章(其一)

大海漂浮瓠,不及一尘小。

禀命无一齐,天心亦草草。

长庚敛夕辉,鸡鸣尚非早。

屈贾岂辞谤,施嫱但愁老。

演漾为太和,春云纳吾抱。

托命羲皇先,毋嫌骨枯槁。

形式: 古风

饮酒诗五章(其二)

明月照枯树,上有愁乌啼。

素袂不受凉,秋霜何凄凄。

闭门避人迹,园径生苔衣。

独坐无悦心,汎我青颇黎。

大兰冠西郭,海上诸峰低。

苍鹰不能击,劲手还射麛。

金天气萧索,垂水成白蜺。

沧波不盈勺,桑田已无泥。

何如谢劳瘁,圭角铭童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