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人日

寒梢发颖斗临寅,玉烛初调七日春。

稍稍江云欲回雁,醺醺花气已撩人。

胡来莫道长安近,老去空惊甲子频。

南渡诸君且书剑,北宸双阙正风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寒冷的树枝在寅时展现出新芽,如玉的蜡烛刚刚点燃,预示着七日新春的到来。
江面上的云渐渐散开,似乎在期待大雁回归,醉人的花香已经撩动人心。
不要说胡人入侵,长安已不在身边,年岁渐长只觉时光匆匆,每个甲子都令人惊讶。
南渡的朋友们暂且持剑读书,北方的朝廷宫阙正处在战乱之中,满目风尘。

注释

寒梢:寒冷的树枝。
发颖:展现出新芽。
玉烛:如玉的蜡烛。
调:点燃。
七日春:七日新春。
稍稍:渐渐。
江云:江面上的云。
回雁:大雁回归。
醺醺:醉人的。
撩人:撩动人心。
胡来:胡人入侵。
长安:长安城。
老去:年岁渐长。
甲子:每十年为一个甲子。
频:频繁。
南渡:南渡的人们。
书剑:读书和佩剑。
北宸:北方朝廷。
双阙:宫阙。
风尘:战乱中的尘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彦平的《己酉人日》,描绘了冬末早春时节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时局的感慨。首句“寒梢发颖斗临寅”写出了冬末树木枝头新芽初生,如同在寅时与寒冷抗争的情景,展现了生机勃发的早春气息。次句“玉烛初调七日春”中的“玉烛”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七日春则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珍贵。

第三句“稍稍江云欲回雁”描绘了江面上云彩渐散,大雁开始北归的场景,暗含时光流转之意。第四句“醺醺花气已撩人”则通过醉人的花香,渲染出春天的甜美与撩人。

第五句“胡来莫道长安近”表达了对边疆战事的担忧,提醒人们不要因长安看似接近而忽视了外患的威胁。第六句“老去空惊甲子频”流露出诗人对岁月流逝和个人老去的感慨,甲子频即频繁过六十岁,暗示了人生的无常。

最后一句“南渡诸君且书剑,北宸双阙正风尘”以南渡的朋友们尚需持剑读书,准备应对北方战乱的局势,而京都的皇宫此刻正笼罩在战乱的烟尘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士人的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景色,同时融入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内涵。

收录诗词(109)

黄彦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五峰竹

此君抱节怀霜露,裁以广寒修月斧。

区区拔颖陋管城,落落中绳宜册府。

潜心几绝西门佩,隶古亲传伏生语。

后来颉颃追时好,客卿子墨先生楮。

慈恩柿叶剡溪藤,俗嗜纷纷那足数。

何人喜事翻新制,林下风流微近古。

宣心写面却缄囊,百草千葩增媚妩。

青奴小忍供笔砚,晴窗示尔梅花赋。

形式: 古风

元符己卯冬至先君罢兴国令宿皇恐滩有诗云倦客逢长至扁舟泊远滩居常谙寂寞童稚笑相欢后十七年自成均谒告还乡是夕沿斡宿新淦寺有感赋此

去年度长淮,霜月照孤驿。

今年适异县,香雾依禅寂。

人生几冬至,南北均行役。

风枝无停号,遗句诵悽恻。

生男当门户,堕地要膂力。

抚我谓我臧,诲我以文术。

宁知事大谬,木拱玄尚白。

百巧换千穷,只有不如昔。

晓灯离室暗,又踏它山碧。

行行重行行,风尘儿亦得。

形式: 古风

乐府杂拟(其一)

惊风吹鸿鹄,一举仪天衢。

劲翮自肃肃,弱羽犹区区。

时于蒿艾间,得粒鸣相呼。

永愧燕雀情,我岂不足欤。

鹏运与鸥没,远近各有图。

方当绝四海,安敢怀此都。

形式: 乐府曲辞

乐府杂拟(其七)

脩竹不受暑,飘然无定著。

炯炯月明枝,萧萧风陨箨。

佳人洞天晓,羞多頩怒薄。

玉雪生林际,绀袖花零落。

尘埃褦襶子,执热何由濯。

亦复起遐瞻,层冰架松壑。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