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天台司马道士

世上求真客,天台去不还。

传闻有仙要,梦寐在兹山。

朱阙青霞断,瑶堂紫月闲。

何时枉飞鹤,笙吹接人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世间寻求真理的人,决心前往天台山不再返回。
听说那里有仙人居住,我日夜梦想着能在那里见到。
红色宫殿与青色云霞相隔,紫色殿堂与明亮月光相伴。
何时能有仙鹤降临,用笙乐连接人世与仙境。

注释

世:世间。
真客:寻求真理的人。
天台:天台山。
去不还:不再返回。
传闻:听说。
仙要:仙人居住。
梦寐:日夜梦想。
兹山:那座山。
朱阙:红色宫殿。
青霞:青色云霞。
瑶堂:紫色殿堂。
紫月:明亮月光。
枉飞鹤:仙鹤降临。
笙吹:笙乐。
接人间:连接人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求真客前往天台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仙境和超脱世俗的向往。首句“世上求真客”直接点出了主题,是关于寻找那些追求真理的人的旅程。而“天台去不还”则预示了一种一去不复返的坚定决心,天台山作为道教名山,此处象征着精神的寄托和超越。

“传闻有仙要,梦寐在兹山。”中,“传闻有仙要”表明诗人对天台山的神秘传说充满向往,这里“仙要”指的是仙人的住所。而“梦寐在兹山”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片仙境的无限憧憬,仿佛连梦中都渴望能够到达那片圣地。

“朱阙青霞断,瑶堂紫月闲。”这两句描写了天台山的美丽景色,“朱阙”指的是红色的宫殿,“青霞”则是云雾缭绕的仙境。诗人用此形容天台山的壮丽景观,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而“瑶堂紫月闲”则更深入地描绘了那里的静谧与神秘,“瑶堂”指的是美丽的宫殿,“紫月”则是夜晚清澈的月光,这里强调了一种悠闲自得的仙境生活。

“何时枉飞鹤,笙吹接人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与世隔绝、通往仙界的渴望,“何时”表达的是时间上的期待,“枉飞鹤”则是传说中能够连接天地的神鹤,而“笙吹接人间”则是希望通过音乐(笙是一种古代乐器)的力量,将仙境与人间相连,实现精神上的沟通。

整首诗通过对天台山景色的描写和对仙境生活的憧憬,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真理的深切愿望。

收录诗词(351)

张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政治家。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 字:道济
  • 生卒年:667年~730年

相关古诗词

崔司业挽歌二首(其一)

海岱英灵气,胶庠礼乐资。

风流满天下,人物擅京师。

疾起扬雄赋,魂游谢客诗。

从今好文主,遗恨不同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崔司业挽歌二首(其二)

象设存华馆,威仪下墓田。

凤池伤旧草,麟史泣遗编。

帷盖墟烟没,干旌陇日悬。

古来埋玉树,流恨满山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崔礼部园亭得深字

窈窕留清馆,虚徐步晚阴。

水连伊阙近,树接夏阳深。

柳蔓怜垂拂,藤梢爱上寻。

讶君轩盖侣,非复俗人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崔尚书挽词

相宅隆坤宝,承家占海封。

庭中男执雁,门外女乘龙。

鸣玉游三省,摐金侍九重。

一朝宾客散,留剑在青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