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肱诗(其十三)

白云随我见天台,又趁金华路上回。

栖凤亭中留不去,武夷山下野猿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白云伴随我前往天台山,又顺路返回金华之路。
在栖凤亭中我停留不走,武夷山下传来野猿的哀鸣。

注释

白云:象征着超脱或自由。
天台: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
金华:地名,这里指代道路。
栖凤亭:可能是一个亭子的名字,暗示有凤凰栖息。
武夷山:位于福建,以茶文化闻名。
野猿哀:描绘出一种荒凉、哀伤的氛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曲肱诗》之第十三首。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流露如下:

白云随我见天台,诗人以自在的情怀与自然景物相融合,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白云”象征着自由和纯净,而“天台”则代表了一种精神寄托的地方。

又趁金华路上回。这一句流露出诗人游历后返回时的心境。“金华”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美丽景色,或者是对旅途中所见之美的概括。这里的“回”字带有一种淡淡的离愁。

栖凤亭中留不去,诗人在“栖凤亭”中流连忘返,不忍离去。这表明了他对于这片风景的喜爱和向往。“栖凤”意为凤凰栖息之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吉祥象征,常用来形容美丽高雅的地方。

武夷山下野猿哀。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武夷山下的“野猿哀”给人以深切的感受。这里的“野猿哀”不仅是对自然界中生物鸣叫的细腻描写,也象征着一种孤寂和忧郁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白云、金华路、栖凤亭和武夷山下野猿哀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曲肱诗(其十二)

做到天仙地位时,三遭天谴落天墀。

却嫌天上多官府,且就人间洞府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曲肱诗(其十一)

往昔逍遥在太华,朝餐玉乳看琼花。

当年身著六铢服,不识人间有苧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曲肱诗(其十)

我到人间未百年,恰如顷刻在三天。

向来我本雷霆吏,今更休疑作甚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曲肱诗(其九)

瑶池王母宴群仙,两部笙歌簇绮筵。

误取一枚仙李吃,又来人世不知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