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闻笛

长笛起谁家,秋凉夜漏赊。

一声来枕上,孤客在天涯。

木末风微动,窗前月渐斜。

暗牵诗思苦,不独落梅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是谁家的笛声在秋夜的凉意中响起,时间仿佛变得漫长。
这声音飘进枕边,让孤独的旅人在远方感怀。
树枝梢头微风轻拂,月光透过窗户渐渐西斜。
这暗淡的月色触动了我深深的诗意,不只是因为落下的梅花。

注释

长笛:指笛子。
秋凉:秋天的凉意。
夜漏:古代计时器,滴水声象征时间流逝。
赊:延长,此处形容时间感觉更长。
枕上:在床上,枕边。
孤客:孤独的旅人。
天涯:形容非常遥远的地方。
木末:树梢头。
风微动:微风吹过。
窗前月渐斜:月光从窗户逐渐偏斜。
诗思:诗人的思绪。
苦:深沉,强烈。
落梅花:暗指冬日梅花飘落,象征凄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秋夜中听闻长笛声响的孤独情怀。开篇“长笛起谁家,秋凉夜漏赊”两句,通过对长笛声音的追问和秋夜深邃的刻画,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氛围。紧接着,“一声来枕上,孤客在天涯”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作为一个远行旅者的孤独感受。

第三、四句“木末风微动,窗前月渐斜”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使得读者仿佛能听到那微弱的风声和看到那渐渐倾斜的明月,从而更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凄清与寂寞。

最后两句“暗牵诗思苦,不独落梅花”则表达了诗人在此情境下的创作苦恼,以及他所感受到的情感之复杂,并不仅限于眼前的景象(如梅花),而是更深层次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声音、夜晚、自然景物以及个人情感的精妙描绘,展现了古典诗词在抒发个人情怀方面的独到之处,同时也体现出了作者李中在唐代文学中的卓越才能。

收录诗词(310)

李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字:有中
  • 籍贯:江西九江

相关古诗词

旅馆秋夕

寥寥山馆里,独坐酒初醒。

旧业多年别,秋霖一夜听。

砌蛬声渐息,窗烛影犹停。

早晚无他事,休如泛水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晋陵县夏日作

事简公庭静,开帘暑气中。

依经煎绿茗,入竹就清风。

至论招禅客,忘机忆钓翁。

晚凉安枕簟,海月出墙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晋陵罢任寓居依韵和陈锐秀才见寄

掩门三径莓苔绿,车马谁来陋巷间。

卧弃琴书公干病,笑迎风月步兵闲。

当秋每谢蛬清耳,渐老多惭酒借颜。

济物未能伸一术,敢于明代爱青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柴司徒宅牡丹

暮春栏槛有佳期,公子开颜乍拆时。

翠幄密笼莺未识,好香难掩蝶先知。

愿陪妓女争调乐,欲赏宾朋预课诗。

只恐却随云雨去,隔年还是动相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