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大田篇》由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通过描绘君王与臣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勇武与文治的平衡追求,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首句“君王提一旅,礼法用三驱”,开篇即以简练之笔勾勒出君主统帅军队的形象,并强调了礼法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提一旅”形象地描绘了君王亲自率领军队,显示了其领导力和决心;“礼法用三驱”则体现了君王在军事行动中兼顾礼制与法度,确保行动的正当性和秩序。
接下来,“木落鸿能矫,天寒虎在嵎”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隐喻社会现象。鸿雁在秋日迁徙时矫健飞翔,象征着人才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够发挥才能;而寒冷季节里老虎在山崖处等待猎物,则暗喻英雄在艰难时刻蓄势待发,等待时机展现其勇猛与智慧。
“风尘收猛士,骑射局文儒”进一步深化了勇武与文治并重的主题。风尘中收拢的是勇猛的战士,他们驰骋疆场,保卫国家;而文儒则在庙堂之内,以文治国,治理国家的内政外交。这两句强调了勇武与文治的互补作用,共同构成了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基石。
最后,“锐首谁家子,人间大丈夫”表达了对勇武之士的赞美与敬仰。锐首,意指勇猛的头颅,这里比喻那些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战士。诗人通过这一形象,歌颂了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的大丈夫精神,强调了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整体而言,《大田篇》不仅展示了郑善夫对历史与现实深刻的理解,也体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通过自然景象与社会现象的巧妙结合,以及对勇武与文治并重理念的阐述,这首诗展现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