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董之南见赠

章甫不入越,夏虫多拘时。

生无适俗韵,举世谁知之。

钟嵘不并世,无人识丘迟。

虽有落花句,知为何等诗。

如逢贺宾客,方叹乌栖辞。

我初出险语,俗子争唐嗤。

俛眉欲从事,复恐遭文移。

亦知适楚车,安可从北驰。

董家名父子,平生所怀思。

虽云识面晚,相闻已相知。

君诗有古意,且结皓首期。

端能啖杞菊,时复过天随。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薖的《次韵董之南见赠》。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首句“章甫不入越,夏虫多拘时”以比喻的手法,暗示自己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如同夏日的昆虫被时间所束缚。接着“生无适俗韵,举世谁知之”则表达了诗人孤高自许,不为世俗所理解的孤独感。

“钟嵘不并世,无人识丘迟”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独特个性和独立思考的坚持,即使在当时无人能理解。而“虽有落花句,知为何等诗”则通过诗句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后半部分“如逢贺宾客,方叹乌栖辞”表达了诗人渴望遇到能够欣赏其作品的人,而“我初出险语,俗子争唐嗤”则反映了诗人面对世俗的嘲笑和不解时的无奈与坚持。

“俛眉欲从事,复恐遭文移”表明诗人内心挣扎于是否要顺应世俗,还是坚持自我。“亦知适楚车,安可从北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方向的选择,即是否要前往南方寻求心灵的归宿,还是继续在北方的道路上前行。

最后,“董家名父子,平生所怀思。虽云识面晚,相闻已相知”是对好友董之南的赞美,尽管认识较晚,但通过诗歌交流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君诗有古意,且结皓首期。端能啖杞菊,时复过天随”则是对董之南诗歌风格的赞赏,并表达了希望未来能共同度过岁月,享受生活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体现了其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个人独立性的坚守。

收录诗词(294)

谢薖(宋)

成就

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谢逸从弟,与兄齐名,同学于吕希哲,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经历

不详

  • 字:幼盘
  • 号:竹友居士
  • 籍贯: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
  • 生卒年:1074~1116

相关古诗词

陈循中求赋高丽墨诗为作长句

老松收烟琢玄玉,可试洮州鸭头绿。

来从万里古乐浪,传到麻源第三谷。

要须岱郡鹿角胶,捣成方解土炭嘲。

请君摩研写新作,一弄潺湲吊康乐。

形式: 古风

贯时轩

旧时王子猷,爱竹仅成癖。

斯人向千载,论世心莫逆。

吾轩谧竹友,寓意比三益。

俗士旧雨来,今雨定扫迹。

城北有陈侯,眉宇初未识。

似闻臭味同,炯炯见胸臆。

愿言登子轩,哦句呼阿客。

看君阴森下,玉润映连璧。

龙吟秋夜永,卧听风摵摵。

或当命柴车,独咏此君侧。

兴尽悠然反,谁能煖君席。

形式: 古风

读庄子内篇

经春十日雨,却扫门无车。

伏枕梦鸣毂,淙琤行溜渠。

端坐发深省,妙香浮素裾。

盥濯披陈编,讽诵临前除。

陈编为何谁,漆园傲吏书。

奇辞通諔诡,空语极虚无。

得意荣辱境,脱身忧患馀。

胸中灌顶句,身上如意珠。

逍遥有妙处,领略归一途。

尘影阅千世,风波连九区。

投足寄其间,鼎鼎一何愚。

傥同蓬蒿鴳,勿笑溟海鱼。

形式: 古风

陶渊明写真图

渊明归去浔阳曲,杖藜蒲鞋巾一幅。

阴阴老树啭黄莺,艳艳东篱粲霜菊。

世纷无尽过眼空,生事不丰随意足。

庙廊之姿老蓬荜,环堵萧条仅容膝。

大儿顽钝懒诗书,小儿娇痴爱梨栗。

老妻日暮荷锄归,欣然一笑共蜗室。

哦诗未遣愁肝肾,醉里呼儿供纸笔。

时时得句辄写之,五言平淡用一律。

田家酒熟夜打门,头上自有漉酒巾。

老农时问桑麻长,提壶挈榼来相亲。

一尊径醉北窗卧,萧然自谓羲皇人。

此公闻道穷亦乐,容貌不枯似丹渥。

儒林纷纷随溷浊,山林高义久寂寞。

假令九原今可作,举公蓝舆也不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