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闻道西南寇,犹多虎豹群。
过秦应有论,谕蜀可无文。
未返巴山使,空悬栈道军。
烦将父老意,归报圣明君。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何景明所作的《送杨太常归省三首(其三)》。诗中表达了对西南边疆形势的忧虑,提到当地仍有虎豹出没,暗示了战乱或动荡不安的局面。诗人认为应当深入讨论如何平定这些寇贼,而非仅仅停留在训诫或晓谕的层面。他关切地提到使者尚未返回,栈道上的军队空悬,显示出军事行动的艰难和进展缓慢。最后,诗人恳请杨太常将百姓的疾苦和期望带回朝廷,向圣明的君主禀报,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朝廷决策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富有责任感和忧国之情。
不详
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红菊开时暮,亭亭冠物华。
亦知颜色好,不是艳阳花。
罗绮娇秋日,楼台媚晚霞。
清香如不改,常傍美人家。
暝砌凝寒色,高楼闭绮栊。
露虫吟蟋蟀,风叶下梧桐。
此夜关山月,何人怅望中。
泠然感秋思,况复听征鸿。
薄暮携三子,追凉步短宵。
水边低出月,楼上忽横箫。
久露花沾湿,微风竹动摇。
醉歌聊永夕,坐待紫宸朝。
竹垣通左掖,花省接仙郎。
并坐停杯晚,高谈卷幔凉。
水阴沉绀殿,山影落雕墙。
愧我同朝客,传君寡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