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川行

君不见自从天地开,天下之水皆西来。

黄河昆崙一线出,下转秦甸轰奔雷。

长江广汉两荡潏,浊泾清渭中萦回。

帝遣九龙下治此,江汉安流泾渭理。

华岳中断仙掌高,却放黄河行万里。

九龙蜿蜒上天去,至今犹馀九川水。

秦中云雨四时遍,北地尘沙几回徙。

我来长安不见九,川水得见九川子。

九川子是非常人,朝辞川上麋鹿群,夕盒青琐为帝臣。

已从华衮补日月,况执彤管排风云。

长风西来吹北极,西望川流渺何极。

野岸空悬舟楫心,塞林暮绕波涛色。

吁嗟江汉犹阻兵,中原不见黄河清。

虺蛇豺虎满道路,黄埃浊浪无人行。

九川子,何不更鞭九龙起,坐视天下横流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九川行》描绘了自古以来中国的江河地理,尤其是黄河、长江及其支流的壮丽景象。诗中以黄河为主线,通过“九龙下治”象征着古代神话中的治理力量,使得江汉安流,泾渭分明。华山和仙掌的描绘增添了神秘色彩,而“九龙蜿蜒上天去”则寓言了治水神话的深远影响。

诗人接着表达了对长安(今西安)的感慨,虽然现实中未能亲眼见到九川交汇的壮观,但遇见了像“九川子”这样非凡的人物,他从江边的麋鹿群中崛起,成为朝廷重臣,辅佐皇帝。诗中“长风西来”、“西望川流”等句,寓言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流转。

然而,诗人并未止于赞美个人的升迁,而是借“江汉犹阻兵”、“黄埃浊浪”等描绘了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现实,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黄河澄清的期盼。最后,诗人质问“九川子”,为何不运用传说中的力量,解决当下的洪水横流问题,寄寓了对治世贤能的呼唤。

整体来看,《九川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也融入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沉思考,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611)

何景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 号:白坡
  • 籍贯:又号大复山
  • 生卒年:1483~1521

相关古诗词

送叶生还闽中兼怀郑继之

叶生行吟燕中市,葛巾麻鞋岁将晚。

两都为客今始归,五岳寻仙不辞远。

江南画舸春柳低,海上茅堂白云满。

谷口如逢郑子真,为道栖迟未应返。

形式: 古风

送林利正同知之潮阳

忆在成均共携手,泉山门下相知久。

万里恩情若父兄,十年道义惭师友。

君才岂孤一第名,佩刀今作岭南行。

挂帆夜宿天边树,伐鼓朝登海上城。

燕京相逢颜色好,相逢何难别草草。

过家登堂寿礼毕,道予问讯泉山老。

形式: 古风

金陵歌送李先生

李公为舅有吕甥,甥舅四海皆知名。

吕君关西昨日去,公自金陵来复行。

金陵江水无断绝,金陵之山高巀巀。

龙虎千年抱帝京,星辰万里罗天阙。

白鹭洲前芳草歇,清江浦上看明月,燕山北望花如雪。

形式: 古风

今昔行送何燕泉

君不见燕泉何子生南岳,十八名声动江海。

年今四十少方伯,富贵由来重文采。

金章紫绶乃自致,黑发红颜未曾改。

忆初射策逢先皇,我为进士子为郎。

芳花醉踏清沙苑,春树迎开画省堂。

每投桃李报琼玖,多谢相知更相厚。

倚玉元非异姓兄,断金况是同心友。

宁知世事多变更,岐路人间各分手。

四海风尘半甲兵,十年意气还杯酒。

子方出守紫薇垣,予亦栖迟金马门。

黄金尽识故交态,白璧翻思明主恩。

中原送别哀离乱,汝水嵩川客心断。

行马秋临清洛流,战场暮吊黄河岸。

蓟桑青青燕草碧,梁王城边杏花白。

功勋名位行有期,慷慨为子歌今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