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路经行处,危桥入径迂。
牛身栖燕子,鸢爪带鸡雏。
水涸鲜鳞少,村荒好树无。
斜晖山敛夕,渡口立斯须。
这首明代诗人张掞的《村居杂赋四首(其一)》描绘了一幅乡村野外的宁静画面。首句“野路经行处”,展现了诗人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的情景,路途自然且未经刻意修整。接着,“危桥入径迂”描述了道路蜿蜒曲折,通过一座不太稳固的桥梁,显示出乡村的原始和质朴。
“牛身栖燕子”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和谐,燕子在牛背上筑巢,寓意着生机与安宁。而“鸢爪带鸡雏”则暗示了乡村的日常劳作,老鹰抓着小鸡的画面,可能象征着农夫们对家禽的照管。
“水涸鲜鳞少”反映了季节变化或干旱带来的影响,清澈的溪流干涸,鱼儿稀少,显示出大自然的变迁和乡村生活的艰辛。接下来,“村荒好树无”进一步渲染了荒凉景象,村庄因人烟稀少而显得荒芜,连好的树木也难觅踪影。
最后一句“斜晖山敛夕,渡口立斯须”,夕阳西下,山峦渐渐隐没在暮色中,诗人站在渡口,静观这宁静而落寞的黄昏景色,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的自然风光和生活状态,透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淳朴生活的怀念。
不详
鳦鸟巢何僻,莎鸡语更悲。
藏舟悬水屋,阑路隔蔬篱。
客至儿童喜,家贫犬鼠饥。
谋生嗟计拙,飘泊度明时。
茅屋坐来晚,蒸藜一饭余。
僧归云起后,农罢月生初。
单处唯忧病,穷居赖剩书。
田家欣雨足,吾意始安居。
茅屋路西东,穷山石径通。
钟声斜照外,人影落花中。
水舍看罾叟,柴扉饭犊童。
时时来接语,一笑亦相同。
结屋近荆溪,茅檐绿树齐。
竹阴门内外,草色路东西。
山翠钩帘入,岚浓扫榻迷。
雨侵琴荐湿,花覆笔床低。
引涧滋瓜圃,开渠灌药畦。
萝穿牵石树,鹤步落花泥。
听鸟停杯酌,看云倚杖藜。
柳深频见燕,村迥不闻鸡。
妇足蚕千箔,儿勤雨一犁。
著书藏箧笥,写偈寄招提。
日落兵尘起,烟横战马嘶。
移家同雁逐,择木羡禽栖。
绘景娱亲忆,装潢命客题。
邸窗时展玩,归思倍凄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