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这首诗是明代作家凌濛初在《拍案惊奇.卷卅六》中的一句,表达了诗人原本想寄托情感于高洁的明月,却没想到月亮的光芒反而照在了低洼的沟渠之中,寓意着期望落空、心意无处投递的无奈与失落。诗人以月喻心,通过明月与沟渠的对比,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以及个体情感在冷漠环境中的孤独和不被理解。这是一种常见的借景抒怀手法,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讽刺。
不详
亦名凌波,一字彼厈,行十九,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晟舍)人。明代文学家、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十八岁补廪膳生,后多次赴考均未中。崇祯十七年(1644年),被农民起义军围困于房村,率众抵抗,呕血而死。其著作《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与同时期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二拍”,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
一线天高不可升,穿云深处有梯登。
猿惊难上回山木,鸟骇迟飞落野藤。
行客携筇常起伏,山僧着屐每凌兢。
后阶先幸奇松护,独立能遮最上层。
国耻犹未雪,身危亦自甘。
九原人不返,万壑气长寒。
岂恨藏弓早,终知借剑难。
吾生非壮士,于此发冲冠。
傍水依山结草庐,案头长贮活人书。
不知施药功多少,仙杏花开锦不如。
这个女人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养个儿子会做贼,偷得蟠桃供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