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周馨桂所作的《再题药塘诗集》。诗中充满了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对前人的敬仰之情。
首先,“嗟余好吟咏,千金享敝帚。”诗人感叹自己对诗歌的喜爱,即便是一把破旧的扫帚,也愿意用千金换取。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痴迷和珍视。
接着,“不知他年中,何人取覆瓿。”诗人思考着未来,不知道哪位后人会得到这些诗歌作品。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诗歌传承的忧虑和期待。
“持此感先民,一生常低首。”诗人通过这些诗歌向古代的先贤致敬,表示自己一生都会谦卑地学习他们的智慧。
“药塘一诗伯,后先醉云叟。”提到“药塘”这个地点,以及“诗伯”和“醉云叟”两位诗人,表明诗人对他们的崇敬,并将自己与他们相提并论。
“咳垂百载上,随风落吾手。”诗人想象着这些诗歌流传百年,最终被自己所得。这句描绘了诗歌传承的悠久历史。
“诗中不知名,得之他人口。”诗人感慨在诗歌中有些名字不为人知,但这些作品却通过他人之口流传下来。
“零落此蠹简,似有鬼神守。”诗人描述这些诗歌作品如同散落的蠹简,仿佛有鬼神守护,强调了诗歌的珍贵和神圣。
最后,“行当公天下,与世同尚友。”诗人展望未来,希望诗歌能够为天下人共享,与世人成为朋友,体现了他对诗歌普及和交流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诗歌艺术的深情赞美,也有对传承和未来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