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樊武仲致政见贻(其二)

樊子诗来贺我迁,潮黄风节敢云班。

长教下令流于水,岂愿高名重若山。

霜过转愁天宇净,夜寒空载月明还。

须知不遇非余欲,千载知言有辨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次韵樊武仲致政见贻(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樊武仲退休的祝贺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仕途的看法和对世事的洞察。

首联“樊子诗来贺我迁,潮黄风节敢云班”以樊武仲的贺诗开篇,点明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暗含了对樊武仲风骨节操的赞美。这里的“潮黄风节”可能是指地方官吏的廉洁正直,而“敢云班”则表现出对樊武仲品德的敬仰。

颔联“长教下令流于水,岂愿高名重若山”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仕途的反思。他希望自己的政令能够像水流一样惠及百姓,而不是追求声名如高山般巍峨。这反映了诗人务实为官、为民着想的品质。

颈联“霜过转愁天宇净,夜寒空载月明还”描绘了一幅秋夜景象,通过自然界的变换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霜降后天空显得更加清澈,但诗人却因此感到忧虑;夜晚寒冷,月光洒落,似乎也带有一种孤独感。这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尾联“须知不遇非余欲,千载知言有辨奸”总结了诗人对自身命运和世事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不能得到应有的际遇,并非自己的意愿,而是世间复杂多变的现实所致。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历史公正性的信念,认为千载之后,总有明辨是非的人存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魏了翁作为一位官员的高尚情操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次李肩吾送安恕父回长沙韵(其四)

自出脩门已及几,家人应赋柳依依。

苟无饥渴吾何戚,见说齐东未解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和虞退夫韵(其三)

假拙济奸真是拙,认奸作巧巧何曾。

须知我自灵于物,一点光明万古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冯校书挽诗

高志峥嵘局九州,直从人表着先筹。

青囊书在鬼神泣,黄绢辞高冰雪羞。

槐里但知矜折角,兰台无复问长头。

玉棺夜入青云去,山是人非白鹤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李参政夫人张氏挽诗(其二)

衔命龙荒日,危机呼吸閒。

内言知勉正,时事迄多难。

误国头颅去,和戎使节还。

至今为厉梗,抚事不胜潸。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