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前韵答隐父二首(其二)

植物禀清气,天与寒筠独。

陆离草树间,贵贱分珉玉。

王孙爱夭红,采蕊动盈掬。

如何檀栾姿,睥睨少青目。

物色变炎凉,永守霜中绿。

岂无哕哕音,律吕谐金木。

世无伶伦耳,风云驻幽谷。

七贤何苦来,契约元有宿。

形式: 古风

翻译

植物吸收清新的气息,只有寒竹在寒冬中独自保持清新。
草木在世间纷繁交错,如同贵贱之分,玉石般分明。
贵族公子喜爱鲜艳的花朵,采摘花瓣时满手都是。
为何檀木般的姿态,却少见青年人的欣赏目光。
季节变换,万物感受冷暖,唯有寒竹始终保持着翠绿。
难道没有悦耳的声音?如同音乐的旋律,符合金木和谐。
世上无人能懂这美妙,仿佛乐师滞留于幽深山谷。
古代七贤何必追寻,他们的缘分早已注定。

注释

植物:指代各种植物。
禀:承受,吸收。
寒筠:寒冷中的竹子。
陆离:形容繁多而错杂。
贵贱:社会地位的高低。
分:区分。
珉玉:美玉。
王孙:贵族子弟。
夭红:鲜艳的花。
盈掬:满握。
檀栾:形容树木优美。
睥睨:斜视,轻视。
青目:年轻人的目光。
物色:季节景色。
炎凉:冷暖。
霜中绿:寒冬中的绿色。
哕哕音:悦耳的声音。
律吕:古代音乐的五声音阶。
金木:五行中的金和木。
伶伦:传说中的音乐大师。
风云:自然现象。
幽谷:深谷。
七贤:古代的贤人。
契约:命运的安排。
元:本来。
宿:宿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题为《再和前韵答隐父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寒筠(一种竹子)为象征,赞美其清高品格,即使在炎凉世态中也能保持坚韧的绿色,不随世俗变迁。寒筠与草树中的其他植物形成对比,如同贵贱之分,暗示了对高尚节操的追求。诗人提到王孙(贵族子弟)喜爱鲜艳的花朵,但寒筠的朴素美却被忽视,表达了对淡泊名利、坚守本真的赞赏。

诗人进一步指出,寒筠虽无声,却自有其和谐的内在节奏,如同音乐中的金木律吕。然而,世间缺少能欣赏这种美德的知音,使得像“七贤”这样的贤人也感到孤独,仿佛风云都停留在幽深的山谷。最后,诗人感慨,这些贤者之间的约定(契约)早有定数,暗示他们坚守理想,不为外界所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寒筠这一意象,寓言式地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赞美和对世态炎凉的批判,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收录诗词(702)

郭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和前韵答隐父二首(其一)

吾宗枝干衰,弱植念孤独。

结交得此君,蒹葭倚琼玉。

即之不忍去,爽气如可掬。

初观爱柯茎,久坐穷节目。

细叶裁云新,深根封藓绿。

从今净两眼,不数山中木。

世路繁荆榛,相将隐空谷。

直须丹凤来,采实虞庭宿。

形式: 古风

吊宇文道可

居闲共喜迹相亲,桑户谁知遽反真。

三纪周旋浑作梦,一樽离别倍伤神。

旧邦犹忆江山主,新圃俄摧草木春。

阴德降祥天报定,高车驷马岂无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吊张道从

风俗久颓坏,人物无轩昂。

夫君抱贞质,卓卓诚所长。

千牛解寸刃,万象穷智囊。

兽群走麒麟,鸟族鸣凤凰。

炎政忽中微,权奸肆猖狂。

彊敌乘衅起,垂涎睨蜀疆。

君持山南节,武略见锋铓。

坐令两蜀口,飞鸟莫敢翔。

坤维倚长城,老稚日以康。

谁谓波涛际,中流失舟航。

悲风扬丹旐,观者泪浪浪。

丈夫事则已,可为邦家伤。

缅知忠烈在,报国犹未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同萧宪父明举联句

今夕复何夕,邂逅得良集。

云消夜气澄,月住秋空碧。

南窗一樽酒,耿耿寒光入。

浩然起长叹,矫首望东北。

天涯清景同,谁谓关塞黑。

踌躇反伤怀,衰草露虫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