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游宝珠洞

夏夜不厌凉,暑雨不厌晴。

明发游照园,披衣见疏星。

危石咽乱泉,清露零繁英。

未闻鸟雀喧,而多花草馨。

初阳出东海,射我西岭明。

西岭列园后,迤逦启云扃。

下瞰岚氛色,上接颢元精。

乘六龙御天,壮哉俯帝京。

上方落钟梵,古刹辉丹青。

骋望无边际,绿野亘葱菁。

回思望雨忧,忧已乐转生。

忧乐每循环,谁能静六情。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夏日清晨游历宝珠洞的景象与心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感悟。

首句“夏夜不厌凉,暑雨不厌晴”开篇即点明了季节与天气,表达了对夏日夜晚清凉与雨水的欣赏,不因炎热或湿润而感到厌倦,流露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接纳。

“明发游照园,披衣见疏星”描述了清晨出游的情景,诗人披衣而出,迎接晨光,仰望星空,透露出一种宁静与自在的心情。

“危石咽乱泉,清露零繁英”通过危石、乱泉、清露、繁花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未闻鸟雀喧,而多花草馨”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与清新,没有鸟雀的喧闹,只有花草的香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意境。

“初阳出东海,射我西岭明”描绘了日出的壮丽景象,阳光从东方升起,照亮了西边的山岭,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西岭列园后,迤逦启云扃”描述了西边山岭与园林相连,云门缓缓开启的景象,富有诗意地展现了自然与人类居住空间的和谐共存。

“下瞰岚氛色,上接颢元精”通过俯瞰山岚与仰望天空的对比,展现了广阔的空间感与宇宙的宏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敬畏。

“乘六龙御天,壮哉俯帝京”借用古代神话中的六龙驾云的形象,表达了对帝王京城的壮丽景观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权力与地位的思考。

“上方落钟梵,古刹辉丹青”描绘了寺庙中钟声悠扬、梵音缭绕的场景,以及古刹在阳光下的辉煌,体现了宗教文化的庄严与美丽。

“骋望无边际,绿野亘葱菁”表达了诗人广阔的视野与对绿色田野的喜爱,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

“回思望雨忧,忧已乐转生”回顾了之前的担忧与忧虑,但如今已转化为快乐与满足,体现了诗人情感的转变与成长。

“忧乐每循环,谁能静六情”最后以哲理性的思考收尾,表达了忧乐循环往复的自然规律,以及对内心平静的渴望,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香界寺三首(其一)

延缘栈路到花宫,小憩精庐松下风。

却望宝珠凭眺处,虚无疑在白云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香界寺三首(其二)

绝顶雨馀寒似峭,中盘夏静暑无侵。

山僧公案何须问,暂坐匡床爇水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香界寺三首(其三)

云岚苍翠自重重,石涧鸣泉界古松。

却见松边刷羽鹤,王乔缑岭亦曾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夏日瀛台

雨足旋清禁,诘旦将视朝。

勤政敢刻懈,典礼期时昭。

取便憩瀛台,波光漾绮寮。

涨添鱼鸟乐,地静松柏乔。

图云延阁迥,却暑凉风招。

补桐已森翠,团阴覆芳翘。

夏日读书处,景光昔匪遥。

形式: 古风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