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春日山居即事十首》中的第五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前贤曾提耳,邀我游太冥”,借用前人的智慧引领,邀请诗人探索宇宙的奥秘,暗示了追求真理与智慧的旅程。接下来,“日休与日拙,孰醉而孰醒”两句,通过对比“日休”(休息)与“日拙”(忙碌),探讨了人生中的闲适与劳碌,以及在其中寻找真我与清醒的意义。
“苦认魂为梦,咸迷影即形”则进一步深化了对自我认知的探讨,指出人们往往将灵魂误认为梦境,将影子当作实体,表达了对现实与虚幻界限模糊的感慨。最后,“曷不观空色,虚缄冲漠扃”两句,引导读者从表象中抽离,观察事物的本质,领悟到空无与宁静的真谛,强调了心灵的净化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体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自我认知和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