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廷陈的《岁暮杂兴十首(其二)》中的一联。诗人通过对孔公赞扬蠖虫的智慧(蠖,一种昆虫,常比喻退缩以求进),和贾谊对鵩鸟的无谓忌惮(贾生,指贾谊,他因担忧不祥之兆而忌讳鵩鸟),表达了人生境遇的起伏变化。"屈伸在一时,忧喜本同域",意思是人生的得失、顺逆如同蠖的伸缩,忧愁喜悦其实源自同一源头,暗示了世间万物皆有其自然规律。
"河清岂能俟,途穷安足哭"进一步强调,期待社会清明如同期待黄河水变清一样难以实现,遭遇困境时也不必过分悲伤,因为这是人生常态。最后两句"久息汉阴机,莫问成都卜",表达了诗人希望抛开世俗机心,不再寻求过多的预卜未来,而是选择在平静中度过岁月,不问吉凶。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