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淡公(其一)

燕本冰雪骨,越淡莲花风。

五言双宝刀,联响高飞鸿。

翰苑钱舍人,诗韵铿雷公。

识本未识淡,仰咏嗟无穷。

清恨生物表,朗玉倾梦中。

常于冷竹坐,相语道意冲。

嵩洛兴不薄,稽江事难同。

明年若不来,我作黄蒿翁。

何以兀其心,为君学虚空。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燕子本如冰雪般纯洁,越地的风像淡雅的莲花。
五言诗如双宝刀,声音连贯如高飞的鸿雁。
翰林院的钱舍人,诗歌韵律如雷公之威严。
深知本性淡泊,却只能仰望赞叹无尽。
清冷的遗憾显现在世间万物之上,明净的美梦中流淌着朗朗玉声。
常常在冷竹下静坐,与你谈论道义,心意相通。
对嵩洛之地的向往不减,但稽江之事却难以相同。
如果明年你不来,我就成为那黄蒿老翁。
如何才能让心平静,为你学习空无一物的境地。

注释

冰雪骨:比喻燕子的纯洁。
越淡莲花风:形容越地的风像清淡的莲花。
五言双宝刀:比喻五言诗的锐利和力量。
铿雷公:形容诗韵的响亮有力。
识本未识淡:深知淡泊的本性。
清恨:清冷的遗憾。
朗玉:明亮如玉的美梦。
冷竹:象征清寂的环境。
稽江:可能指某个地方的江河。
黄蒿翁:形容年老孤独的人。
兀其心:使心志清净。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送淡公(其一)》。从艺术风格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不舍之情。

"燕本冰雪骨,越淡莲花风。" 这两句以形象鲜明的比喻,描绘出淡公的高洁品格,如同北国来的燕子般纯净无瑕,又似南方莲花那般清新脱俗。

"五言双宝刀,联响高飞鸿。" 这两句通过对书法和诗歌的比喻,赞美了淡公的文采和才华。五言指的是古代常见的五言绝句,而“双宝刀”则暗示着其作品犀利而有力度。

"翰苑钱舍人,诗韵铿雷公。" 这两句进一步赞扬淡公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地位,将他比作文坛巨擘,声势如同雷鸣一般震撼人心。

"识本未识淡,仰咏嗟无穷。" 诗人表达了对淡公才华的钦佩之情,虽然自己也略懂文学,但在淡公面前还是感到自己的浅薄和敬慕。

"清恨生物表,朗玉倾梦中。" 这两句诗人借物抒情,通过“清恨”和“朗玉”的意象,传达了对淡公的深切思念和美好愿望。

"常于冷竹坐,相语道意冲。"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与淡公在一起时的情景,他们经常在凉爽的竹林中坐着交谈,交流心得和志趣。

"嵩洛兴不薄,稽江事难同。" 诗人回忆起与淡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那些岁月里的快乐和友谊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

"明年若不来,我作黄蒿翁。"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深情与期盼,如果来年淡公不能归来,诗人愿意变成一只在荒野中悲鸣的黄蒿鸟,以此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

"何以兀其心,为君学虚空。"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内心深处的不舍和向往之情,他愿意学习那些能够超脱尘世、达到心灵自由的人,为淡公而去追求那份精神上的解脱。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文学艺术的描绘,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情谊,是一篇情真意切、艺术价值很高的送别之作。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送淡公(其二)

坐爱青草上,意含沧海滨。

渺渺独见水,悠悠不问人。

镜浪洗手绿,剡花入心春。

虽然防外触,无奈饶衣新。

行当译文字,慰此吟殷勤。

形式: 古风

送淡公(其三)

铜斗饮江酒,手拍铜斗歌。

侬是拍浪儿,饮则拜浪婆。

脚踏小船头,独速舞短蓑。

笑伊渔阳操,空恃文章多。

闲倚青竹竿,白日奈我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送淡公(其四)

短蓑不怕雨,白鹭相争飞。

短楫画菰蒲,斗作豪横归。

笑伊水健儿,浪战求光辉。

不如竹枝弓,射鸭无是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送淡公(其五)

射鸭复射鸭,鸭惊菰蒲头。

鸳鸯亦零落,彩色难相求。

侬是清浪儿,每踏清浪游。

笑伊乡贡郎,踏土称风流。

如何丱角翁,至死不裹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