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其一)送王叔济

玉立清标消晚暑,胸中一段冰壶。

画船归去醉歌珠。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

鸳鹭行间催阔步,秋来乘兴凫趋。

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翻译

亭亭玉立的身影驱散了傍晚的暑气,心中如冰壶般清澈。
乘坐画船归来,醉意中唱着歌,轻纱般的云彩还未完全消散,残月依然明亮如初。
在鸳鸯和鹭鸟之间,我加快步伐,秋天来临,乘兴而行,像野鸭一样轻快。
劳烦您代我询问西湖,不知在那疏影依依的湖畔,能否容我筑屋居住?

注释

清标:形容人品高洁,如竹子般清秀。
冰壶:比喻人的品性纯洁,如冰晶般透明。
醉歌珠:酒后唱歌,如明珠般圆润动听。
炯如初:形容月光明亮如初升时。
鸳鹭:水鸟,这里象征伴侣或友人。
结茅:搭建茅草屋,指隐居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临江仙·其一·送王叔济》,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之情。

“玉立清标消晚暑,胸中一段冰壶。”开篇两句以冷静的意境展现炎热夏日的消逝,诗人心中的清凉如同一块永不融化的冰,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清高与淡定。

“画船归去醉歌珠。”画舫在波光粼粼中缓缓前行,带着醉意和歌声远去,像是把珍贵的记忆藏于心间,如同宝珠一般难以忘怀。

“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天边的细云似还未散尽,而那轮残月依旧明亮,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了。

“鸳鹭行间催阔步,秋来乘兴凫趋。”鸳鹭穿梭于水面,与诗人一同感受着秋意的浓郁,似乎在催促着诗人与友人的脚步,加快离别的节奏。

“烦君为我问西湖。”诗人不忍心与西湖这片美丽的景致告别,请求朋友代为询问,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无限眷恋和留恋。

“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那片有疏影游动的水边,或许能得到允许,在那里安身立命,不问世事,只愿长久地守护这份宁静。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其三)赵端礼重阳后一日置酒,坐上赋

十日篱边犹袖手,天教冷地藏香。

王孙风味最难忘。逃禅留坐客,度曲出宫妆。

判却为花今夜醉,大家且泛鹅黄。

人心休更问炎凉。从渠簪发短,还我引杯长。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南乡子.寿

山寺辋川图。霜叶云林锦绣居。

寿斝浮春珠翠拥,欢娱。满院流泉绕绮疏。

道气自肤腴。几席轻尘一点无。

天要耆英修相业,清都。已有泥书降玉除。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南歌子(其二)

远树留残雪,寒江照晚晴。分明江上数峰青。

倚槛旧愁新恨、一时生。春意来无际,归舟去有程。

道人元自没心情。楚梦只因沈醉、等闲成。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南歌子(其一)中秋

凉月今宵满,晴空万里宽。素娥应念老夫闲。

特地中秋著意、照人间。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休教凝伫向更阑。飘下桂华闻早、大家看。

形式: 词牌: 南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