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晚霁

湖广舟自轻,江天欲澄霁。

是时清楚望,气色犹霾曀。

踟蹰金霞白,波上日初丽。

烟红落镜中,树木生天际。

杳杳涯欲斑,濛濛云复闭。

言垂星汉明,又睹寰瀛势。

微兴从此惬,悠然不知岁。

试歌沧浪清,遂觉乾坤细。

肯念客衣薄,将期永投袂。

迟回渔父间,一雁声嘹唳。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翻译

湖水轻舟荡漾,江天即将晴朗。
此刻视野清晰,但气氛仍有雾霾。
金色霞光渐白,日出在波光中美丽。
红烟倒映水中,树木隐约在天边。
远方的湖岸渐显模糊,云雾又将天地笼罩。
抬头见星辰明亮,又见天地的壮阔。
微小的愿望在此满足,悠然自得忘记了时间。
试着歌唱沧浪之清澈,感觉天地都变得细腻。
哪会挂念客衣的单薄,期待早日挥别离去。
犹豫在渔夫之间,一只孤雁的叫声嘹亮。

注释

湖广:指湖北、湖南一带。
舟:船。
澄霁:天气晴朗。
清楚望:视线清晰。
气色:天气状况。
霾曀:阴霾昏暗。
踟蹰:徘徊。
金霞:金色的霞光。
丽:美丽。
烟红:红色的烟雾。
落镜中:倒映在水中。
天际:天边。
杳杳:遥远。
涯:湖岸。
斑:斑驳, 模糊。
濛濛:薄雾蒙蒙。
星汉:银河。
明:明亮。
寰瀛:天地, 世界。
微兴:微小的愿望。
惬:满足。
岁:岁月。
沧浪:清澈的江河。
乾坤:天地。
肯念:会挂念。
客衣薄:旅人的衣服单薄。
投袂:挥袖离去。
迟回:犹豫不决。
渔父:隐居的渔夫。
嘹唳:形容雁叫声高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天将要放晴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悠闲自得的情怀。开篇“湖广舟自轻,江天欲澄霁”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舟轻而行,预示着风平浪静,而江天即将晴朗,是时候清新明丽的景象。

接着,“是时清楚望,气色犹霾曀”表达了诗人在这个时候能够清晰地观赏到周围的景致,但天空中仍然有些许阴霾未散。随后的“踟蹰金霞白,波上日初丽”则描绘出波光粼粼之中,阳光初照的美好画面。

在下一段,“烟红落镜中,树木生天际”中的“烟红”可能指的是远处山峦的迷离景象,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而“树木生天际”则展示了大自然的壮观与生命力。紧接着,“杳杳涯欲斑,濛濛云复闭”中的“杳杳”形容水流的缓慢,而“濛濛云复闭”则是对天气变化的一种描绘。

诗人在“言垂星汉明,又睹寰瀛势”中通过观察星辰和大地的姿态,感受到了宇宙的广阔与生命的渺小。紧接着,“微兴从此惬,悠然不知岁”表达了诗人在这种自然景象面前的内心感受,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淡泊。

“试歌沧浪清,遂觉乾坤细”中,诗人通过吟唱来表达自己对清澈江水的赞美之情,并由此体会到天地间万物皆有其精妙之处。紧接着,“肯念客衣薄,将期永投袂”则是诗人在感慨自己飘泊不定的旅途生涯,希望能够找到归宿。

最后,“迟回渔父间,一雁声嘹唳”中的“渔父”指的是渔民或老渔夫,诗人通过描述一只孤独的雁鸟在空中发出鸣叫声的情景,传达出一种淡远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江天将要晴朗时分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流露,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思的自然画卷。

收录诗词(2)

韦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楼

独酌芳春酒,登楼已半曛。

谁惊一行雁,冲断过江云。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文]韵

南中咏雁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

得与尔同归。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南行别弟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寒食应制

凤城春色晚,龙禁早晖通。

旧火收槐燧,馀寒入桂宫。

莺啼正隐叶,鸡斗始开笼。

蔼蔼瑶山满,仙歌始乐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