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桃源慢

新水鱼床,小风鸥幔,依约花深处。

斜阳门巷,都与流莺分住。

门外橛头船子过,听打隔花?鼓。

青山前面,桥通路转,刚宜一角垂杨补。

更渔娃,红裙裹鸭,争唱侍郎佳句。可堪重问江南。

恁春来、顿迷前度。旧家溪上,谁认红泥小户。

还恐仙源无处避,零落千重烟树。

雨蓑吹笛,晴矶结网,几时重作花间主。

待商量,帛槌茶臼,画里从公归去。

形式:

鉴赏

这首《忆桃源慢》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水乡的独特魅力。

“新水鱼床,小风鸥幔”,开篇即以清新之景引入,鱼儿在清澈的水中嬉戏,鸥鸟在微风中轻舞,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依约花深处”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美丽,仿佛置身于繁花盛开的深处,令人陶醉。

“斜阳门巷,都与流莺分住”,夕阳西下,光影斑驳,门巷之间,流莺鸣叫,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这里的“流莺分住”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门外橛头船子过,听打隔花?鼓”,诗人通过船行水上、鼓声隔花的场景,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遥远而悠扬的鼓声,感受到水乡生活的节奏与韵律。

“青山前面,桥通路转,刚宜一角垂杨补”,描绘了一条蜿蜒的小径,穿过青山,跨过小桥,垂柳点缀其间,增添了几分柔美与生机。这样的景色,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人生的曲折与希望。

“更渔娃,红裙裹鸭,争唱侍郎佳句”,诗人通过渔娃的欢声笑语和对佳句的传唱,展现了水乡人民的淳朴与快乐,同时也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可堪重问江南。恁春来、顿迷前度”,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江南的春天总是让人难以忘怀,但每一次回望,都会感到一丝迷茫与失落。

“旧家溪上,谁认红泥小户”,诗人通过询问旧日的居所,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还恐仙源无处避,零落千重烟树”,诗人担心美好的生活如同仙境般难以寻觅,只能在烟雾缭绕的树林中寻找一丝慰藉。这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雨蓑吹笛,晴矶结网,几时重作花间主”,描绘了渔夫们在雨中吹笛、晴天结网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浪漫与自由。诗人期待着有一天能够重新成为这片花间的主人,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待商量,帛槌茶臼,画里从公归去”,最后,诗人以一种超脱的姿态,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与追求。他愿意在画中与友人共饮茶香,享受生活的乐趣,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更是诗人情感与哲思的深刻体现。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望江南六首(其一)

清明忆,老屋傍霞川。

十里酒香村店笛,半城花影估人船。水阁枕书眠。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望江南六首(其二)

清明忆,晴日跨湖桥。

堰下田家分翠麦,柳边亭子上红箫。到处好停桡。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望江南六首(其三)

清明忆,风景最湖塘。

新水暖香浮笋市,乱山晴翠落鱼床。斜日酒旗黄。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望江南六首(其四)

清明忆,小隐在柯山。

豆荚湾头携榼度,桃花水口抱琴还。暂伴鹭鸶闲。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