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几树桃花认未真,又何分晋与分秦?
渔郎不悟避秦者,便把兴亡说与人。
这首诗名为《桃源图》,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张昱。诗中描绘了几树桃花,诗人并未能辨认清楚它们的具体品种,暗示了桃花的相似性,同时也引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又何分晋与分秦"一句,借桃花不分国界,暗示历史上的晋秦更替在自然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接下来,诗人通过"渔郎不悟避秦者",将渔夫比喻为不知历史变迁的人,他们可能并不理解兴亡之事,却随意地谈论着历史的兴衰。整首诗寓言性强,以桃花和渔郎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淡然态度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不详
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香骨尘埋县治前,西陵魂梦隔风烟。
好花好月年年在,潮落潮生更可怜。
庸蜀之西一竹筇,年来蜕骨已如龙。
扶登春殿谈经后,风雨时生掌握中。
露桃风柳两依依,画在丹青亦自奇。
若在墙头并驿畔,过春都是折残枝。
僧家嗜笋如嗜肉,满腹生香贮寒玉。
肯信湖州太守馋,饥来煮遍千林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