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夜闻歌同邵长孺汪元干程无过汪季鸾程右文作二首(其二)

曲高谁得似韩娥,曾向尊前几度歌。

此夕长安飞一叶,白云寒色满关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立秋之夜,一位歌手在宴席上演唱的情景,以及歌声引发的深沉情感与自然景象的融合。

“曲高谁得似韩娥”,开篇以韩娥的典故引入,韩娥是古代著名的歌唱家,她的歌声高亢而动听,此处诗人以韩娥比喻那位在宴席上演唱的歌手,暗示其歌声之高妙难以企及。同时,“谁得似”三字也透露出诗人对这位歌手才华的赞叹和对其歌声的深深折服。

“曾向尊前几度歌”,接着描述这位歌手曾经在宴席上多次演唱,通过“几度”二字,不仅强调了歌手演唱次数之多,也暗示了其歌声给人们带来的深刻印象和持久影响。

“此夕长安飞一叶”,转而描写立秋之夜的景象,长安城中飘落的一片树叶,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同时也暗含着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这一句将自然景观与时间的流逝巧妙结合,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白云寒色满关河”,最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满天的白云映衬着寒冷的色调,覆盖了关山河谷,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壮阔的景象。这里的“关河”既指地理上的关隘和河流,也象征着人生的旅途和命运的广阔。整句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立秋之夜的自然美景与宴会上的音乐艺术之美,同时融入了对时间流逝、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收录诗词(3915)

欧大任(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蒲州谢布衣三首(其一)

青冥矫首向丹梯,鹳鹊楼前一杖藜。

剑在中条藏不得,双龙寒挂洞门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送蒲州谢布衣三首(其二)

上书叩阙是何年,七十头颅岂慕膻。

独把紫芝吹铁笛,高秋明月白云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送蒲州谢布衣三首(其三)

黄河风急片帆寒,折得虹霓作钓竿。

借问还山谢安石,更从何处望长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总制蓟辽梁公破胡铙歌四首(其一)

骠骑东行塞色开,誓师曾上蓟丘台。

炒蛮星散长昂走,日落黄云万里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