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松所作的《芍药二首(其二)》。诗人以芍药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首句“已分春光冉冉过”,诗人感叹春天的美好时光如同流水般渐渐消逝,暗示了岁月不待人的主题。接着,“奇葩好在奈愁何”一句,诗人将芍药比喻为美丽的花朵,即使再美好,也难以避免愁绪的侵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和哀愁。
“谁令玉颊红成点,如意痕深琥珀多。”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芍药的美丽与哀愁。诗人将芍药的花瓣比作“玉颊”,形容其色泽如美玉般温润,而“红成点”则暗示了花朵的娇艳欲滴。同时,“如意痕深琥珀多”则通过比喻,将花瓣上的露珠比作琥珀,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花朵的晶莹剔透,也暗含了诗人对美好瞬间稍纵即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时间流逝的深深忧虑,情感真挚,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