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庆寺纳凉联句

槐屋夏阴繁,石池暑气清。

高堂瞰福田,邃宇依王城。

午磬梵呗集,夜廊酥灯明。

龛经郁金字,壁础承丹楹。

寂寂鸽栖罘,宛宛燕穿荣。

露葵炫昼艳,霞药敷阳英。

境阒便静室,心古乐高情。

逍遥祇园赏,迤逦庐社盟。

山枕藉云润,水簟凝冰轻。

饭盂给香积,袈衲褫华缨。

共忻朋簪合,敢谓词锋并。

睥睨荒草棘,横纵按林坰。

幽寻振尘鞅,雅谈忘飞觥。

鄙哉河朔饮,投愤得世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马祖常的《天庆寺纳凉联句》描绘了夏日午后在天庆寺中纳凉的宁静与祥和之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内的清幽环境,从建筑到自然景观,再到僧侣的生活状态,都充满了禅意与和谐。

首先,诗人描绘了寺庙的自然环境:“槐屋夏阴繁,石池暑气清。”槐树浓荫覆盖,石池清凉,营造出一片避暑的佳地。接着,“高堂瞰福田,邃宇依王城”,高大的殿堂俯瞰着福田,深邃的屋宇紧邻繁华的王城,既体现了寺庙的庄严与历史地位,也暗示了其与世俗世界的联系。

“午磬梵呗集,夜廊酥灯明”则描绘了寺庙的日常活动,中午时分,钟声梵唱汇聚,夜晚灯火通明,展现了僧侣们修行生活的宁静与庄严。接下来,“龛经郁金字,壁础承丹楹”描述了寺庙内经文的庄严与建筑的精美,金色的经文与红色的柱础相映成趣,增添了神圣的氛围。

“寂寂鸽栖罘,宛宛燕穿荣”通过鸽子与燕子的活动,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宁静与生机。而“露葵炫昼艳,霞药敷阳英”则以植物的色彩与形态,展现了夏日的生机与美丽。

“境阒便静室,心古乐高情”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环境的喜爱与内心的愉悦,这里的寂静与古朴让人心情舒畅。接下来,“逍遥祇园赏,迤逦庐社盟”则借用了佛教中的祇园精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山枕藉云润,水簟凝冰轻”描绘了山间的湿润与水面上的清凉,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环境的宜人。而“饭盂给香积,袈衲褫华缨”则展示了僧侣们简单而纯净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佛法的虔诚。

最后,“共忻朋簪合,敢谓词锋并”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相聚的喜悦与对文学交流的期待。“睥睨荒草棘,横纵按林坰”则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的感慨。“幽寻振尘鞅,雅谈忘飞觥”则强调了诗人与朋友深入探讨,忘记了时间与物质的束缚,享受着精神上的自由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天庆寺作为一处避暑圣地的独特魅力,以及僧侣们简单而充满禅意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友情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58)

马祖常(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回族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 字:伯庸
  • 籍贯:元代色目
  • 生卒年:1279~1338

相关古诗词

避暑

避暑北山下,修篁夹林阴。

客来澹忘言,稍觉清我心。

酷暑尚可避,酷吏不可禁。

迹绝畏途辙,凉飙散尘襟。

却嗟避名者,犹恨山未深。

为言暑与吏,纵酷何能侵。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敬亭山

名山镇宣郡,古祠崇敬亭。

杰构靓深岩,飞廊引重扃。

陟彼百仞高,始觉万类形。

楼殿势益弘,兵卫森幽灵。

增秩睹隆典,纶音播明廷。

丰穰走祈报,烟燎浮芳馨。

竹树蔽险壑,虚阑俯南坰。

麻姑湖上碧,华阳天际青。

神飙飒然起,新凉濯微醒。

疏雨映白石,垂虹截苍冥。

永言李谢游,岂惜岁月零。

悠悠孤云去,渺渺从双軿。

招之殊未来,庄思展函经。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荅陈华仲二首(其一)

海上三神山,上有学仙侣。

泠泠紫箫声,吹作飞凤语。

回飙荡溟海,散落成烟雨。

岂无知音者,一振九苞羽。

持之献天庭,上以奉明主。

形式: 古风

荅陈华仲二首(其二)

贫贱交有道,富贵多异途。

所以古君子,择交严所趋。

霜剑閒宝室,烈士发长吁。

隔世或相慕,同居分越吴。

寥寥千载间,羡彼管鲍徒。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