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赤壁》由明代诗人林鸿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历史典故的融合,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阔场景与英雄豪情。
首句“曹瞒窥汉统,东面朝诸侯”,开篇即点出曹操图谋篡夺汉室政权,向四方诸侯示威的情景,为后文的战争背景铺垫。接着,“鼎足犹未分,屯蒙迷九州”两句,描绘了三国鼎立之势尚未完全形成,战乱纷扰,天下动荡的景象。
“桓桓长沙裔,歘起挥戈矛”则赞美了周瑜的英勇,他如同长沙的后裔,突然间挥舞着兵器,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力量。接下来的几句“两雄不并立,固知宁相谋。朔风吹旌旆,飞霜肃貔貅”通过对比两军将领的智勇,以及战场上的严酷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饮马涸天堑,投鞭填山丘”形象地描述了军队渡过天堑、踏平山丘的壮举,展现了士兵们的英勇无畏。紧接着,“建业既震荡,羽檄如星流”描绘了建业(今南京)遭受战火的破坏,紧急军报如流星般迅速传递,紧张气氛达到高潮。
“众议徒??,独断诚嘉猷”表达了对周瑜独断专行但最终取得胜利的肯定。接下来的几句“拔剑碎玉几,扬旗建车舟”、“周郎拂白羽,谈笑有良筹”、“冯夷鼓骇浪,天吴扇雄飙”、“烈焰荡万垒,飞灰丧千艘”等,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场景描写,展现了周瑜指挥若定、运筹帷幄的英姿,以及赤壁之战中火攻的威力。
“论功何显赫,返驾诚包羞”赞扬了周瑜在战争中的卓越功绩,同时也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牺牲与痛苦。“再光东都业,一洗疮痍瘳”表达了对周瑜再次振兴东都(指建业)的期望,以及对恢复和平、治愈战争创伤的愿景。
最后,“往事既漫灭,山川尚绸缪”感慨历史的变迁,山川依旧,但往日的辉煌已成过往云烟。“昔闻龙虎争,今见麋鹿游”对比昔日的激烈争斗与今日的宁静和谐,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峭壁絓海月,洪涛涨清秋”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季节的更迭,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轮回。“访古吊陈迹,开樽发冥搜”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探访与思考,以及对古人智慧的敬仰。“醉来卧烟霭,天地如蜉蝣”以酒醉后的悠闲自得,象征着人生短暂,应珍惜当下,享受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宏大场面和英雄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历史的波澜壮阔与人性的光辉,同时也蕴含了对和平与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时间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