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王幼霞阁长鹏运题易安居士小像

南渡遗嫠流人伍,老去才名谁比数?

歌辞激愤一世无,小朝廷人真愧汝。

画图省识古词女,比似黄花瘦几许。

赵侯赞之署德父,政和四年岁甲午。

胡马未窥想宁处,归来堂中正媚妩。

生小聪明喜自赌,金石图书斗记取。

暮年作序戒好古,叙述乱离备悽苦。

何来云麓与苕溪,未识绍兴老命妇。

建炎系录尤莽卤,俞君编缉年可谱。

行迹章章俨对簿,半塘老人刻乐府。

殷勤轶篇手搜补,摹图徵题更志语。

表微事较好奇愈,荼蘼云巢今何所?

惟有流传漱玉词,坐觉清晖照眉宇。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的郑孝胥为王幼霞阁长题的一幅易安居士(李清照)的小像而作。诗中,诗人以李清照南渡后的经历为背景,赞扬她的才情激愤,即使在动荡岁月中,其词作仍能触动人心,超越小朝廷中的人。诗人将她比作画中的古代词女,虽处境艰难,却如黄花般清瘦坚韧。赵侯(赵之谦)曾赞赏过她的作品,并署名为“德父”,这发生在政和四年甲午年间。

诗中提到李清照晚年回归堂中,依然聪慧好学,收藏金石图书,晚年还写下序言,记录了战乱中的凄苦。诗人感叹她未能与云麓、苕溪等地的文人相识,也未曾见过绍兴的老命妇。对于《建炎系录》这样的著作,诗人认为编纂者俞君的工作粗犷但有价值,而王幼霞阁长整理的乐府则更为详尽。

诗人感慨李清照的轶事鲜为人知,她的才华如同荼蘼云巢般飘渺,但漱玉词流传至今,她的清词丽句犹如清晖照亮后人的世界。整首诗表达了对李清照才情的敬仰和对其作品深远影响的赞美。

收录诗词(1461)

郑孝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官学雨中与陈笙陔夜坐

宣南五月翻阶雨,二客虚堂坐渺然。

聊喜素心共今夕,忽惊浪迹近中年。

清谈忍刺当时事,归梦贪寻自在眠。

来日闭门同索句,便从正字證诗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冯园看牡丹

出郭车声不厌迟,寻春聊赴好花期。

园林客里重游地,风日樽前绝艳思。

孤宦正堪栖物外,壮年转易触儿时。

阿翁轶事谁能说,感激初闻访友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官学杂诗(其一)

家孥寄人食,一身居都门。

谁言不易居,寝处长苦闲。

昼倦俄欲觉,诸生诵已繁。

取书与相和,梦我丱角年。

从嘲先生痴,涸辙枯微官。

尚憎凤皇池,今为鹅鸭喧。

岂知无巢者,暮雨鸦飞翻。

十旬沈我书,方寸丛忧患。

耐閒特不易,所学诚空言。

形式: 古风

官学杂诗(其二)

今年本苦旱,一雨遽浩浩。

桑乾既北决,滹沱亦南倒。

畿民半漂没,千里势如扫。

皇仁虽亟赈,岂免穷无告。

致灾大臣咎,幸已宽谴诮。

夫何反行乐,张晏恣燕犒。

吾皇富春秋,左右赖辅导。

谁司致君责,老智讵称髦。

位卑固有罪,悲叹心孔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