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刺史守愚修元遗山先生墓诗以纪之

金源有诗人,文采兼亮节。

瓣香绍坡谷,夕秀启虞揭。

同时李与辛,俯首敢颃颉。

孤臣念君国,白雪盈华发。

青城阅古今,日望蔡州泣。

国亡不复仕,著书自怡悦。

遗墓傍五花,七字表荒碣。

阅世五百年,白杨风凄咽。

残碑牛砺角,华表采樵折。

耕稼魏公庄,后嗣谁抚恤。

忻州值贤牧,异代吊往哲。

新营文献祠,杞菊荐蠲洁。

五读中州诗,仰止先生切。

剩欲驱车游,遗像晋拜谒。

振衣野史亭,凭眺延山月。

怅望寄千秋,此愿空蕴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伊朝栋的《汪刺史守愚修元遗山先生墓诗以纪之》表达了对元遗山(即元好问)这位金代诗人深深的敬仰和哀悼之情。诗中赞美了元好问的文采和高尚节操,将他比作绍坡谷和虞揭,与李、辛并列,显示出其卓越才华。诗人感叹元好问虽为孤臣,但始终心系国家,晚年仍关注国事,直至白发苍苍。

诗中提到元好问的墓地历经沧桑,遗迹斑驳,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后人遗忘的感慨。诗人对汪刺史修复遗山先生墓的举措表示赞赏,并通过修建文献祠和凭吊先哲,寄托对元好问的怀念。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未能亲至墓前拜谒的遗憾,以及对元好问精神的长久追思。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元遗山事迹的描绘,展现了对古代文人的敬仰和对历史文化的珍视。

收录诗词(13)

伊朝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咏

君子同而异,党伐古人恶。

高密富诂训,吾道已东著。

礼堂百万言,惜哉半残蠹。

文公起南宋,大道回其庶。

六经日再中,一扫弥天雾。

义勿徇郑王,言或删申固。

党同不可为,立异岂宜务。

要在辟荆榛,廓如归正路。

康成固可宗,援纬得勿误。

瓣香接洙泗,金宜紫阳铸。

后儒袒汉人,徒刳五石瓠。

形式: 古风

梦游庐山得句醒后成之

碧峰杰出南斗旁,敷浅原边曾一望。

别来廿年忽萦梦,匡君招我采芝洞。

我时手携绿玉筇,脚底踏破云千里。

虽无泠然御风术,济胜尚能登矹硉。

庐山之高兮,高如上青天。

上有九叠青冥之巘崿,下有九支缭绕之长川。

水帘迷旧谷,瀑布寻开先。

何人身立箕尾上,手挈银河倒泻青峰巅。

天风飘荡吹不断,江月空濛照愈鲜。

千岩万嶂数名胜,回崖沓嶂适幽兴。

简寂庵空落照来,渊明醉石霞高映。

青葱佳荫竹树多,参天松柏缠女萝。

草堂尚见苔满砌,墨池犹想烟笼波。

莲白睹龟游,杏红遣虎守。

鹿祁祁以成群,鸟嘤嘤而求友。

五老云深三秀馥,瑶草琪花任人取。

庐山之高兮,高不数五岳。

盛唐天柱如儿孙,七泽五湖似杯杓。

指白马于吴阊,小朱方之城郭。

扪参拍井无寻尺,俯见卢敖升碧落。

松根有仙坐赌棋,橘中藏叟欢留博。

欲求驻景方,赠我长生药。

还精补脑炼金骨,虬鸾游戏千春乐。

吁嗟乎,人生乐事本有涯,梦魂犹靳酣烟霞。

一觉仙山比幻景,松筠猿鹤何之耶。

古来万事皆如此,蝴蝶华胥皆梦耳。

匡君匡君途已熟,从今夜夜梦应续。

数椽真欲结峰麓,中有藏书堪借读,身闲长抱白云宿。

形式: 古风

九日舟中

岂不慕吹帽,其如羸病何。

花香开爱晚,酒冽劝嫌苛。

叶落寒江阔,猿啼翠峡多。

佳辰偏草草,劳者自兴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怀罗浮

浮山自海来,附罗峙为一。

号离明之阳宫,为耀真之阴室。

与茅山而潜通,扪女牛于屹?。

洞穴徵宝衢,海灵纷云术。十大洞天,此居其七。

于焉逍遥,古多羽客。

安得仙家绿玉杖,拄到峰巅壮游毕。

我所怀兮峰之东,巨人之武留仙踪。

冲虚观外有丹灶,欲往从之云蒙蒙。

我所怀兮峰之西,延祥寺高七星迷。

五百群真会华首,欲往从之道逶迤。

我所怀兮在山北,酥醪观亦葛仙宅。

学道长期谢世缘,欲往从之炼金液。

我所怀兮在山南,长寿观望通天岩,铜龙喑虎守户侧,欲往从之结蒲庵。

我所怀兮山之顶,上界三峰峙若鼎。

石楼聊憩云满身,来往铁桥仙接引。

三千余丈羾天关,八埏三岛一览收全景。

稚川为我师,更遇黄野人。

乞得丹砂诀,洗伐全天真。

毒龙可制害马空,自古圣贤道皆同。

殳基曾此鞭青虹,大还丹转坎离融,吮鼎犬亦飞云中。

罗浮便是仙灵窟,奚必侈谈蓬壶昆阆与崆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