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谈阁印史歌为郭胤伯作

六书缪篆用摹刻,大者符玺细印章。

崩崖古隧取次出,镂金琢玉争弆藏。

关中郭髯最好古,十年搜讨盈箧箱。

部居州乱作谱牒,编次缃帙盛缥囊。

璀璨丹砂照虫鸟,错互金薤堆琳琅。

考正职官本二史,贯穿训故穷《凡将》,窃取正用史家法,岂玩小物涂朱黄。

忆昔先朝席丰豫,符瑞纷沓徵祯祥。

河清凤见屡奏贺,玉玺又报来临漳。

先帝亲御文华门,制诏臣下风四方。

千官鹤列瞻负扆,冲牙双瑀声铿锵。

中官屹立当御座,插冠貂尾加金珰。

紫泥封坼青囊解,金银剩组开煇煌。

临轩手持四寸玺,俯示陛墄周两旁。

槃龙纽螭弄掌握,衫袖照烛回虹光。

侍臣代奉传国宝,殿中不用尚玉郎。

鸿胪传制百僚贺,文曰受命寿永冒。

朝罢君臣咸燕喜,南面并进南山觞。

岂知瑞应不虚见,中兴天以授我皇。

郭君此书精且良,曷不首勒玉玺图。

访问礼官摹尚方,如服有冕网有纲。

蝇头细字注几行,吾诗附玺垂久长。

命曰印史非夸张,《春秋》之义微而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的钱谦益所作的《松谈阁印史歌》,为郭胤伯的印史作品所题。诗中描绘了古代印章的制作工艺和其在历史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郭胤伯搜集和研究印史的赞赏。诗人提到印章从大到小,包括符玺、印章,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被精心雕刻、收藏。郭胤伯对古物的搜寻和整理工作细致入微,甚至编纂成谱牒,装订成册,显示出他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诗中还提及了前朝的繁荣景象,皇帝亲赐玉玺的盛况,以及印玺在仪式中的庄重地位。钱谦益认为,郭胤伯的印史研究不仅严谨,而且富有深意,如同《春秋》一样,虽微言大义,却揭示了历史的真实。他鼓励郭胤伯将这些研究成果镌刻于玉玺之上,使之流传后世,成为永久的见证。

整首诗语言典雅,形象生动,既展现了印章艺术的魅力,也寓含了对历史传承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钱谦益作为文学大家的鉴赏眼光。

收录诗词(265)

钱谦益(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蒙叟。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 字:受之
  • 号:牧斋
  • 籍贯:东涧老
  • 生卒年:1582—1664

相关古诗词

戊寅九月初三日奉谒少师高阳公于里第感旧述怀三首(其三)

仓皇出镇便门东,单骑横穿万虏中。

拊手关河归旧服,侧身天地荷成功。

朝家议论三遗矢,社稷安危一亩宫。

闻道边廷饶魏绛,早悬金石赏和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戊寅九月初三日奉谒少师高阳公于里第感旧述怀(其二)

剑眉山鼻戟如须,生面麒麟可即图。

渭水师臣为后辈,金城老将作前驱。

扫清君侧诚难事,恢复辽阳岂庙谟。

当享何烦三叹所,秋风吾已稳菰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汶上道中逢故人

衰林匹马尚天涯,寂寞山城菊自花。

逐客已非周太史,故人犹是鲁朱家。

心如老鹘迎秋晚,身似宾鸿傍日斜。

凄怆朱梁旧祠墓,汶阳田北看归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去中杨伯祥馆丈廷麟过访山堂即事赠别

云年燕山雪如掌,巢车雪暗胡尘上。

紫髯参军匹马嘶,黑头总理靴刀响。

今年江南春雪飞,雪花满头来款扉。

菡萏镫前谈战垒,梅花树下看征衣。

自从瞽史持汉节,金缯辇载边庭血。

虏骑争夸曳落河,庙堂自倚中行说。

翰林飞书叫帝阊,至尊感激模御床。

但令中使催房琯,肯为金人缚李纲。

贾庄战血高楼橹,元戎堂堂徇旗鼓。

周处讵死齐万年,韩愈宁作孔巢父。

匝天锋刃一头颅,鬼护神撝九死余。

秦庭自效无衣哭,汉党终惭举网疏。

明发堂中酌君酒,笑问于思无恙否。

神州幸免犬羊族,太史何妨牛马走。

酒阑耳热夜欲分,错莫同云是阵云。

红袖白衣犹未返,彤弓玈矢竟何云。

江天漫漫失山树,雪柱冰车塞行路。

江南老翁鬓如雪,拥鼻吟诗送君去。

形式: 古风